疾病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secondary cutaneous CD30 positive large cell lymphoma)包括非MF-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negati...
2013-05-15查看详情
据美国NCI统计,在1175例NHL中FCCL有392例,占34%,较多见。我国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报道1771例NHL(1972~198年)中有115例,只占6.5%,较为少见,可能与漏诊有关。FCC...
2013-05-15查看详情
据美国NCI统计,在1175例NHL中FCCL有392例,占34%,较多见。我国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报道1771例NHL(1972~198年)中有115例,只占6.5%,较为少见,可能与漏诊有关。FCC...
2013-05-15查看详情
既往本病在临床上不仅较为多见,且后果严重。自1977年在荷兰的乌得勒支(Utrecht)召开了以腰骶部蛛网膜炎为中心议题的国际会议,并在1978年的。Spine〃杂志上报道了大量临床与实验性研究后,近...
2013-05-15查看详情
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一种均匀无结构呈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amyloid)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患。淀粉样蛋白是一组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
2013-05-15查看详情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分泌增加而致的红细胞增多。按照促红素分泌增加的特点又分为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非代偿性增加两类。
2013-05-15查看详情
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是腹腔内脏器的炎症、穿孔、外伤、血运障碍以及医源性创伤等所引致的腹膜急性化脓性炎症,是严重的腹膜腔感染,如不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病死率极高。...
2013-05-15查看详情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见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手术药物的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各种疾病导致的血小板过度生成,一般无症症,部分病人可有血栓形成,外周血小板高于正常>400×109/L,...
2013-05-15查看详情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多种药物、毒物及某些疾病抑制血红素的合成而导致本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econdary myelofibrosis)是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骨髓造血组织纤维化而影响了造血功能的疾病。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在病变增生过程中可出现骨髓...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即伴湿疹和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亦称蟾皮症(phrynoderma),系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其特征为皮肤干燥,四肢伸面有非炎性的棘刺状毛囊丘疹,伴以眼部症状如眼...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由于膳食中维生素A或其前体胡萝卜素缺少或吸收不良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维生素A缺乏为世界上四大营养...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A缺乏(vitamine A deficiency)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患者可有脑发育迟滞和肌病、多发性神经病或嗜睡等,婴儿维生素A缺...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骨骼生长、上皮组织代谢和再生,以及视网膜视紫红质的贮藏有关。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A中毒后,软骨与骨最易受累。维生素A能干扰软骨细胞的代谢,影响硫酸软骨素的合成,还能使骨膜...
2013-05-15查看详情
脚气病(beriberi)是由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病(thiamine deficiency)。早在公元前2600年我...
2013-05-15查看详情
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尤其是特定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缺乏,可影响中枢神经及(或)周围神经的某些功能或造成病理损伤,产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维生素B1(即硫胺素)缺乏症临床上曾称为“脚气病”,是因...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riboflavin),在体内以游离核黄素、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B2缺乏症(ariboflavinosis)又名核黄素缺乏(riboflavin deficiency)。是因机体摄取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口腔和阴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阴囊炎,舌炎、唇炎和口...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B6是一种含氮的化合物,主要以三种天然形式存在: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醛(pyridoxal,PL)、吡哆胺(pyridoxamine,PM)和它们的磷酸衍生物(PLP、PN...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B6是一种含氮的化合物,主要以三种天然形式存在: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醛(pyridoxal,PL)、吡哆胺(pyridoxamine,PM)和它们的磷酸衍生物(PLP、PN...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scurvy)因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引起,临床特征为出血和骨骼病变。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母乳含维生素C 227.2~397.5μmoL/L),大...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C缺乏病即坏血病(scurvy),是由于维生素C缺乏所致,也称维生素C缺乏症。但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特别是自1970年Pauling发表感冒与维...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C缺乏病又名抗坏血酸缺乏(ascorbic acid deficiency)、坏血症(scurvy)是一种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因毛细血管壁损害产生的皮肤、黏膜渗血和出血。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C缺乏病即坏血病(scurvy),系因长时期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抗坏血酸)、消化道吸收障碍或需要量增加所致。很多新鲜蔬菜及水果均含有维生素C,但加热至100℃后其可被破坏;牛奶煮沸后,维生素C也...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与典型维生素D缺乏症相类似,故亦称之为假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分为两型,Ⅰ型因肾小管上皮细胞25(OH)D3的1位羟化酶活性降低,合成...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日晒少(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维生素D前体转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奶、蛋、肝、鱼等食物)、吸收障碍(小肠疾病)及需要量增加(...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D缺乏症(Vitamin D deficiency)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发育障碍为特点,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当甲状旁腺反应迟钝时,血中游离钙明显减低,以致...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E缺乏病(vitamin E deficiency)是由于血中维生素E含量低而引起,主要发生在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成人由于体内维生素E贮藏量较丰富,加上膳食中来源比较广泛,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E在人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为α-生育酚(tocopherol),是体内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E包括8种生育酚,其中作用最强的是D(右旋)α-生育酚(α-tocopherol)。当各种原因...
2013-05-15查看详情
维生素K于1929年被发现。天然维生素K为脂溶性,包括维生素K1(叶绿醌)来源于植物,菠菜、花椰菜中含量丰富;维生素K2(甲萘醌)由动物肠道细菌合成,肝内含量丰富;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K包括维生素K...
2013-05-15查看详情
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血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病原菌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一般健康人身上并不引起疾病,但在身体衰弱,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患其他严重的疾病时可继发感染,甚至可引起...
2013-05-15查看详情
缢死(strangulation)或绞杀,常见者为上吊自缢(suicidal hanging),多因心理情绪因素,或见于精神病有妄想等症状的患者。自缢可导致脑部及全身各器官严重损害。但由于缢绳的粗细、...
2013-05-15查看详情
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是由于心包的壁层及脏层的慢性炎症病变,引起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受限,从而降低心脏功能,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
2013-05-15查看详情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schemia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PVT)属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一种类型。由Horowitz等于1...
2013-05-15查看详情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
2013-05-15查看详情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963年Boley首先报道5例非医源性自发性结肠缺血性损伤病例,并在以后的动物实验中,通过结扎肠系膜下动脉...
2013-05-15查看详情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963年Boley首先报道5例非医源性自发性结肠缺血性损伤病例,并在以后的动物实验中,通过结扎肠系膜下动脉...
2013-05-15查看详情
缺血性肠绞痛(ischemic intestinal colic)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或脐周围疼痛。最近...
2013-05-15查看详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