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 如何诊断诊断本病必须具备3个肯定条件和2个否定条件,3个肯定条件为:①有明确冠心病史,至少有1次或以上心肌梗死(有Q波或无Q波心肌梗死);②心脏明显扩大;③心功能不全征象和(或)实验室依据;2个否定条件为:①排除冠心病的某些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心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因为这些并发症虽也可产生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但其主要原因为上述机械性并发症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结果,其射血分数虽有下降,但较少<0.35,并非是心脏长期缺氧、缺血和心肌纤维化的结果,故不能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上述是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并发症,其治疗主要措施为手术矫治,而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内科治疗,两者有较大区别。②除外其他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心衰。 缺血性心肌病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可有原发病因的相应临床表现,如有冠心病的患者可有血脂增高、血糖增高等。
缺血性心肌病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X线检查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可有全心或左心扩大征象,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X线检查心脏多不大,亦无心腔扩张。可有肺淤血、肺间质水肿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有时可见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 2.心电图 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心房纤颤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可有病理性Q波以及缺血性ST-T改变。 3.超声心动图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提示心脏普遍性扩大,常以左室扩大为主,并有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腔内径增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室壁常呈多节段性运动减弱、消失或僵硬,有别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是室壁运动常呈普遍性减弱改变,有时可见到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表现为舒张受限,心室肌呈普遍性轻度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仅有轻度下降,一般见不到室壁瘤、局部室壁运动障碍。 4.心室核素造影 显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和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肌显像可见多节段心肌放射性核素灌注异常区域。 5.心导管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室腔扩大和多节段、多区域性室壁运动障碍以及二尖瓣反流。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即使在肺水肿消退后仍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压轻度增高、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和射血分数轻度减少,可有二尖瓣反流等。 6.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常有多支血管发生狭窄病变,有人统计两支或两支以上冠状动脉有病变的病例占到全部统计病例的98%以上,并且均有左前降支受累。限制型缺血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有两支以上的弥漫性血管病变,心室造影示心室呈普遍性轻度收缩力减弱,无室壁瘤、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和二尖瓣反流。
缺血性心肌病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诊断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需与其他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进行鉴别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基础是冠心病等缺血性疾病,与病因未明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截然不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年龄多为中、青年,既往无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与缺血性心肌病有关的其他表现,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胸部X线检查多无冠状动脉或者主动脉硬化征象。患者可有全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以及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表现,心、脑、肾等脏器可发生栓塞。心脏增大常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心肌活检可见心肌灶性坏死和纤维化,无炎症细胞浸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阻塞性病变。此外,在超声心动图或放射性核素的左室功能检查中,虽然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缺血性心肌病都有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但缺血性心肌病常有多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 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种弥漫性心肌病变,而缺血性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室,所以测定右室功能有助于二者的鉴别。国外曾有人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影的90例患者中,69例为缺血性心肌病,21例为原发性心肌病,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30%,分别为22%±6%和21%±6%。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较高,为38%±16%,而原发性心肌病右心室射血分数较低,为29%±12%,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59例右心室射血分数≥30%的患者中,50例(85%)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此外,缺血性心肌病者右室舒张末期容量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比值为0.57,与原发性心肌病二者的比值1.0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检测右室功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2)心肌炎:以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为多见。常为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多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之后,病人常先有呼吸道炎症或消化道炎症的表现。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和乏力等症状;重者心脏增大、发生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致死。少数病人在急性期后心脏逐渐增大,产生进行性心力衰竭。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肌显像改变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相应改变类似。但心肌炎患者多属青少年或中年,血清中病毒感染的相关抗体增高,咽拭子或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有助于鉴别。心内膜或心肌组织活检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从心肌中分离出致病病毒可有助于本病的鉴别。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无冠状动脉狭窄。 (3)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增大而心肌张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积,呈假性肥大,严重时心肌纤维断裂、坏死,间质有明显水肿,水肿液中含多量的黏液素。临床上多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怕冷、表情淡漠、动作迟缓、毛发稀疏并有黏液性水肿,可有劳累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心绞痛。一般都有明显的黏液性水肿体征。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而微弱,心音低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P波和QRS波群低电压,T波在多数导联中低平或倒置,若心脏病变累及传导系统,可引起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扩大、搏动减弱,常可见到心包积液。但老年患者黏液性水肿的表现可以不典型,若偶有心绞痛症状而心脏增大并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时易被误诊为缺血性心肌病。但这些患者通常表现有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并有黏液性水肿的临床体征,在有心力衰竭情况下心率仍不增快,并且很少发生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T4和T3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血浆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甲状腺摄131I率低于正常而尿中131I排泄率则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大量心包积液,由于其发生较缓慢,故心脏压塞症状多不明显,静脉压也多属正常,积液内富含胆固醇和蛋白质。 (4)其他:应注意与由后负荷失衡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及由于冠心病的并发症等原因而导致的心力衰竭相鉴别,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2.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无扩大或肥厚,可以有舒张功能受损为主的心功能不全,它的诊断需与其他引起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