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骨骺点状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钙化性软骨发育不良,由Conradi于1914年首先报道,又称Conradi病,比较少见。其特点是骨骼生长不良,以软骨的不规则钙化为特征。患者四肢发育异常,关节畸形,有皮肤损...
2013-05-15查看详情
骨骺点状发育不良又名康拉迪病(Conradi’s disease)、先天性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hondrodystrophia congenita punletata)或点状骨骺发育不良(dyspla...
2013-05-15查看详情
骨髓-胰腺综合征又称为Pearson综合征,是一种线粒体病,由于线粒体DNA的重大缺失(或重排)造成先天性渐进的多系统损害。作为该病多系统疾病的一部分,患者早期即发生严重贫血,骨髓中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2013-05-15查看详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
2013-05-15查看详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
2013-05-15查看详情
骨髓病性贫血(myelopathic anemia,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血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血功能受损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
2013-05-15查看详情
骶尾部不仅容易发生畸胎瘤,而且是恶性变多见的部位。全部患者恶性的发生率为10%~20%。新生儿畸胎瘤中90%为良性。骶尾部畸胎瘤多数属良性,瘤体有完整的包膜。
2013-05-15查看详情
骶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与骨盆损伤同时出现;前者较少见,而后者在骨盆骨折中约占30%~40%,因此,其绝对发生率远较单发者为高,且以男性多见;在治疗上亦较复杂,需与骨盆骨折的治疗一并考虑。
2013-05-15查看详情
骶髂筋膜脂肪疝(sacro-illac facial lipocele)是指臀部脂肪经骶髂筋膜突出形成的一种疝,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女性多发,尤其肥胖的成年女性多发,男性相对少见。
2013-05-15查看详情
骶髂关节系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组合而成,其关节面凹凸不平,二者之间的结合十分紧密。骶髂关节的关节囊呈紧张状,骶髂关节前、后及两骨之间有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骶结节韧带与骶棘韧带等,且此组韧带坚强,因...
2013-05-15查看详情
骶髂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sacroiliac joint)比较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稍多,儿童很少。常侵犯一侧骶髂关节,偶有双侧者。
2013-05-15查看详情
临床上较为多见,且80%以上属医源性,多发生在与该神经有关的手术后,尤以髂骨取骨术后为多见,甚至有的患者认为其疼痛比原发病更难以忍受,应引起注意。 该神经起源于腰1脊神经,在髂腹下神经的下方与其平行...
2013-05-15查看详情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965年Cockett和Lea T...
2013-05-15查看详情
髂骨取骨手术后,因骨盆壁局部缺损和腹壁腱膜结缔组织薄弱,在腹压增高时致腹腔脏器由盆侧腹壁突出的,称髂骨取骨后盆、侧腹壁疝(hernia of pelvic wall and lateral abdom...
2013-05-15查看详情
髂骨致密性骨炎(osteitis condensans ilii)是髂骨与骶骨之间耳状关节部分的骨质密度增高。可为单侧或双侧。症状可于半年至数年后自行消失或缓解,此时髂骨的致密性改变也随之消失。
2013-05-15查看详情
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图1),远远少见于后脱位,据布拉(Brav)统计为后脱位的14%,阿福克(Aufanc)等统计为后脱位的4%,沙摩波逊(Thompson)等统计为后脱位的9%。
2013-05-15查看详情
髋关节是一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而且大,能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两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较坚强,构成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髋关节囊前壁有较强的髂...
2013-05-15查看详情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因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发病。结核病是一全身性疾病,各个器官均可累及,常以肺结核为多见。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以破坏为主、进行缓慢的骨关节感染性疾病。结核菌一般不能直接...
2013-05-15查看详情
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
2013-05-15查看详情
关节软骨损伤在运动性损伤中十分常见,但由于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早期确诊在常规检查中几乎不大可能,故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但是,无论何种软骨损伤,最终都可能导致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并遗留永久性损害...
2013-05-15查看详情
髌腱断裂通常是髌骨下缘撕脱,亦可见髌腱远端的胫骨结节撕脱。由于股四头肌的收缩,髌骨可以随股四头肌肌腱向上回缩3~6cm。因此,对髌腱断裂,应该强调早期修复。晚期由于髌腱失张力后挛缩和瘢痕化,往往不得不...
2013-05-15查看详情
髌骨不稳定(unstable patella)是前膝疼的常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的疾病,是髌骨软骨软化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病因。生物力学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多样化,使人们逐渐认识...
2013-05-15查看详情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在伸膝活动中,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
2013-05-15查看详情
本病又称Sinding-Larsen病,由Sinding、Larsen和Johansson分别于1921年和1922年报道,被认为是髌骨上下极受过度张力或压力而致的骨软骨病。好发于10~14岁的爱好剧...
2013-05-15查看详情
脊髓髓内肿瘤在脊髓肿瘤中并不少见,髓内肿瘤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髓内肿瘤;另一类为继发性髓内肿瘤。后者较少,常为颅内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性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更少见有星形细胞瘤、多形性...
2013-05-15查看详情
脊髓髓内肿瘤在脊髓肿瘤中并不少见,髓内肿瘤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髓内肿瘤;另一类为继发性髓内肿瘤。后者较少,常为颅内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性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更少见有星形细胞瘤、多形性...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单核细胞白血病(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占所有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的25%。特异性皮肤损害很少见,仅有数例报告。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单核细胞白血病(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占所有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的25%。特异性皮肤损害很少见,仅有数例报告。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性多汗症(medullary hyperhidrosis)由于传出刺激常涉及味觉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称味觉性出汗(gustatory sweating),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两种类型。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由Baile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是好发于儿童的颅内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原始髓样...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母细胞瘤由Baile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是好发于儿童的颅内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原始髓样上皮未继续分化的结果。这种起源于胚...
2013-05-15查看详情
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myeloperoxidase deficiency,MPO)是一种遗传性吞噬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缺陷的免疫缺陷病,该病罕见。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mia)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如病人同时出现溢乳和闭经,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如发生于产后即所谓Chiari-Fromeel...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mia)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如病人同时出现溢乳和闭经,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如发生于产后即所谓Chiari-Fromeel...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即Job综合征,又称姚皮炎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Granulomatous disease variant)、Buckley综合征等。本病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的少见...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即Job综合征,又称姚皮炎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Granulomatous disease variant)、Buckley综合征等。本病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的少见...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动力性循环亦称为高动力性循环状态,它是指成人静息状态时心脏指数超过4L/(min·m2)[正常2.2~3.9L/(min·m2)],心排血量增加是由于心率增快或心搏量增加(或两者同时存在)产生的,原...
2013-05-15查看详情
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能激发机体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有的气候条件是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空气稀薄,引起吸入气氧分压、肺泡气氧分压低,导致机体缺氧。海拔愈高,缺氧愈重。 高原性...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原性心脏病(高心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以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基本特征,并有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功能不全。它是慢性高原病的另一种类型,可分为小儿和成人高原...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红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低氧环境失习服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它是慢性高原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绝大多数人发生在海拔3...
2013-05-15查看详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