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
2013-05-15查看详情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
2013-05-15查看详情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
2013-05-15查看详情
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birdshot retina choroidopathy) 是1980年由Ryan和Maumenee首先正式报道的,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双侧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其特征为视网膜下多...
2013-05-15查看详情
鸡眼(corns)为足部皮肤局限性圆锥形鸡眼状角质增生损害,其发病与局部长期机械性摩擦、压迫、足部畸形骨刺等有关。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肉刺”、“鸡眼”相似。如。诸病源候论〃肉刺候记载:“脚...
2013-05-15查看详情
鸡胸畸形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多数人认为是肋骨和肋软骨过度生长造成的,胸骨的畸形是继发于肋骨畸形的。影响呼吸循环的胸壁畸形,如漏斗胸、鸡胸、胸肌裂等,除了畸形造成的精神负担和性格影响以外,畸形本身对呼吸...
2013-05-15查看详情
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是由鹦鹉等禽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后,传染给人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鹦鹉热(鸟疫)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人类感染主要是由排菌鸟及其污染物引起的,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通常表现...
2013-05-15查看详情
鹦鹉热衣原体与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相比是一个较早发现的病原体(17世纪末),那时认为鹦鹉是该病原体的宿主而将其引起的疾病称为鹦鹉热(psittacosis,parrotfever)。
2013-05-15查看详情
本病亦称麦芒皮炎,民间称为麦疥或麦毒,是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于当天或过一天即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
2013-05-15查看详情
麦格综合征指病人患有卵巢纤维瘤(fibroma)伴发胸腔积液及腹水,可为血性。在肿瘤切除之后,胸腔积液和腹水可以相继消失的一组症候群。1879年Cullingworth首先报道本病。1934年Salm...
2013-05-15查看详情
麦格综合征指病人患有卵巢纤维瘤(fibroma)伴发胸腔积液及腹水,可为血性。在肿瘤切除之后,胸腔积液和腹水可以相继消失的一组症候群。1879年Cullingworth首先报道本病。1934年Salm...
2013-05-15查看详情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我国古代...
2013-05-15查看详情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我国古代...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疹样红斑(erythema morbilliforme)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红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常伴随瘙痒。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疹病毒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及免疫低下者为多,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大多随麻疹...
2013-05-15查看详情
属于非共同性斜视(incomitant strabismus)的一种。根据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有运动障碍而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的斜视为非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以其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痹性痴呆又称梅毒性脑膜脑炎,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是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1798年Haslam首先报道了本病。本病以进行性精神衰退终至痴呆及震颤为主要表现的脑部感染性疾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肠管因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而出现蠕动抑制,致肠内容物不能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梗阻现象,称为麻痹性肠梗阻。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皮肤和周围神经是麻风杆菌侵犯的主要靶组织。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又称为Hansen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组织。在眼部可引起兔眼、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2013-05-15查看详情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该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麻风除侵及皮肤及外周神经引起麻风结...
2013-05-15查看详情
妊娠妇女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
2013-05-15查看详情
妊娠妇女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常见眼底病,但它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临床上,特发性黄斑裂孔较少出现视网膜脱离,广泛的视网膜脱离通常见于由高度近...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杆菌可引起肺炎,也可招致脑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是一个新认识的菌种。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黄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伊蚊传播。重型患者有发热、黄疸和蛋白尿等。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的报告。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色瘤即黄瘤病(Xanthomatosis)的黄瘤是含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真皮或肌腱等处形成的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结节或斑块,常伴有血脂质和其他系统的异常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色瘤(xanthoma)即黄瘤病,黄瘤是含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真皮或肌腱等处形成的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结节或斑块,常伴有血脂质和其他系统的异常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色瘤(xanthoma)又称黄瘤病(xanthomatosis)或黄疣病。黄色瘤通常系指发生在皮肤或肌腱部位的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或结节,在黄瘤组织中常含有脂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伴有全身的脂...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其病因不明,大多数病人只累及一侧肾脏。主...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其病因不明,大多数病人只累及一侧肾脏。主...
2013-05-15查看详情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又名妊娠斑(mask of pregnancy)、肝斑,为颜面限局性淡褐色色沉斑。 本病与中医“面尘”、“黧黑斑”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面尘记载:“面色...
2013-05-15查看详情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组溶酶体累积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缺陷,造成酸性黏多糖(葡糖氨基聚糖)降解受阻,黏多糖在体内积聚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黏多糖是结缔...
2013-05-15查看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组先天性遗传病,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使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积聚在机体不同组织,造成骨骼畸形、智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
2013-05-15查看详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