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缺乏症是发生频率仅次于G-6-PD缺乏症的一种红细胞酶病。现已证实PK缺乏症是由PK基因异常所致,主要是PK基因点突变,小部分患者表现为缺失或插入。A...
2013-05-15查看详情
丛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又称成血管细胞瘤(angioblastoma)。本病由Wilson jones和Orkin于1976年首先报告。通常大小为2~5cm。本病常见于婴...
2013-05-15查看详情
丛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又称成血管细胞瘤(angioblastoma)。本病由Wilson jones和Orkin于1976年首先报告。通常大小为2~5cm。本病常见于婴...
2013-05-15查看详情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以往又称组织胺性头痛、睫状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性神经痛、Horton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周期性丛集性发作的、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
2013-05-15查看详情
东方马型脑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是由东方马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主要侵犯马和人。因本病1933年流行于美国东部一些农场的马群,同年由Ten Broe...
2013-05-15查看详情
目前认为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013-05-15查看详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
2013-05-15查看详情
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主要因肝病引起。因大多数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内合成的,当肝脏患病时,常伴有凝血障碍。约有86%的肝病患者具有1项或1项以上的血浆凝血因子异常,约有88%有患者具有血小板功能...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叶综合征(middle lung lobe syndrome)又称Brock综合征或Graham -Burford-Mayer综合征,是指由于支气管受管外肿大淋巴结的压迫阻塞,引起右肺中叶(或左肺舌...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央性颌骨癌(central carcinoma of jaw)亦称中心性颌骨癌、原发性颌骨内癌(primary intraosseous carcinoma)或原发性牙槽内癌(primary int...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央晕轮状脉络膜萎缩(central areolar choroidal atrophy)由Nettleship于1884年首先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原发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的一种特殊...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以黄斑部及其附近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变,国内临床上常简称“中浆”。186...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渗”,1939年Rieger首次报告。多单眼发病。眼底表现类似老年黄斑变性,但病灶较老年性...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hilic granuloaytopenia)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0岁的儿童低于1.5×109/L,10~14岁儿童低于1...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philic granulocytosis)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包括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和全身淋巴瘤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淋巴瘤。以前命名很多,现称其为淋巴瘤或恶性淋巴瘤。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包括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和全身淋巴瘤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淋巴瘤。以前命名很多,现称其为淋巴瘤或恶性淋巴瘤。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us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又称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生长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小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首先由Hassoun等报道,其主要发生部位在透明隔近室间孔处(Monro孔),引起临床症状时,肿瘤均长得很大,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和梗...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生长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小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首先由Hassoun等报道,其主要发生部位在透明隔近室间孔处(Monro孔),引起临床症状时,肿瘤均长得很大,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和梗...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以发热、皮疹、晕厥、低血压或休克和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引起的,1978年由Todd...
2013-05-15查看详情
很多物质可以使实验动物发生白内障已得到公认。在人类,局部或全身用药以及毒性物质诱发产生白内障,临床已有诸多报道,并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药物和化学物质都可以引起白内障,与眼科临床有直接关联的中毒性白内障...
2013-05-15查看详情
本病大多由于药物引起,故亦可称为药物性紫癜(drug purpura)。中毒性紫癜系指因某种物质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产生以紫癜性损害为主的中毒性表现。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毒性红斑(toxic erythema)也称毒性红斑或中毒疹(toxic eruption),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红斑损害,常见于儿童和青年。
2013-05-15查看详情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为中毒性及遗传性两种,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药物及氧化剂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者为巧克力样的棕褐色,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时症状严重,须紧急注射美蓝。
2013-05-15查看详情
男子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teric syndrome)一词是Werner于1939年首先提出来的,后来又根据对273例50岁以上患者的分析,总结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间葡萄膜炎(intermediate uveitis)是一组主要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睫状体平坦部的雪堤样病变。Ernst Fuchs于...
2013-05-15查看详情
中青年脑梗死在卒中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中青年卒中一般指40岁以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的发生率远高于脑出血,二者比例和老年人卒中无明显差异。而TIA占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例的1/3左右,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
2013-05-15查看详情
丹吉尔病又名α-蛋白血症。本病名与氟吉尼亚Tangier岛有关,这是第1个患此病的病人的家乡,其特征为: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S)几乎完全缺如,很多组织中组织细胞内胆固醇酯累积,特别是在扁桃体、淋...
2013-05-15查看详情
丹毒(erysipelas)俗称“流火”,是由A族B型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2013-05-15查看详情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即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on aortic aneurysm)。系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
2013-05-15查看详情
主动脉弓综合征(aortic arch syndrome)是由于主动脉弓发出的大动脉,如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的进行性阻塞,导致动脉血压降低,颈、臂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身体上部血流减少,致脑...
2013-05-15查看详情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系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引起主动脉瓣的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和逐渐钙化,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开放受限。多数同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而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罕见。
2013-05-15查看详情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是指心脏舒张期主动脉内的血液经病变的主动脉瓣反流入左心室,左室前负荷增加,导致左室扩大和肥厚。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主动脉肠道瘘(aortoenteric fistula,AEF)是指主动脉与邻近肠道发生的病理性沟通。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AEF即无主动脉手术病史,而是由于主动脉本身的病变致...
2013-05-15查看详情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
2013-05-15查看详情
乙型肝炎患者可有多种皮肤表现。急性期的皮肤表现与HBsAg和抗HBsAg的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有关。用免疫荧光检查可在皮损的血管中测出免疫复合物及补体。
2013-05-15查看详情
乙型肝炎病毒是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3个重要的抗原,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除了引起肝炎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还可引起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
2013-05-15查看详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