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小儿烧伤
疾病别名:小儿烧伤
英文名称:Burn in children
小儿烧伤 是什么?
小儿烧伤,这里指12岁以下儿童烧伤,占同期住院烧伤患者的35%左右。特别是1~5岁小儿最易受伤,占整个小儿烧伤的2/3左右。5岁以后,发育及智力等逐渐成长,烧伤的发生率也就明显减少。1岁以内,多有大人照顾,其发生率也较低。由于儿童烧伤较为常见,且以生活烧伤占多数,除了影响儿童本身的健康和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外,现在国内大都为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孩子烧伤了,也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和工作。故小儿烧伤应当引起重视。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由于小儿解剖生理上的某些特点,因而对烧伤和感染的反应与成人有些不同。必须了解这些解剖生理特点,才可较好的处理小儿烧伤。 1.神经系统 小儿、尤其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的高低易影响其体温的升降,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为大,皮下脂肪少,发汗功能又不健全,因此小儿的体温容易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所以在手术、换药及暴露时间过长时易发生低体温。过热又容易使体温过高,甚至引起惊厥。夏季高温或暴露疗法时保温过热都可能发生高烧、惊厥。相反寒冷时又会增加代谢率,此时很易耗尽体内贮存的有限能源,而导致低体温。因此对小儿烧伤病室或手术室的适度保暖尤其重要。 小儿神经活动过程很不稳定,兴奋和抑制很易扩散,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容易引起高热、呕吐和惊厥。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而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如吗啡对小儿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巴比妥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大。此外小儿无自主控制能力,不能配合治疗,尤其对换药等治疗有恐惧感,对创面愈合后的预防瘢痕挛缩、功能康复治疗也不能很好配合,故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发生率常较成人高。 2.呼吸系统 婴儿呼吸快,新生儿40~48次/min,1~5岁为25次/min,8~12岁20次/min。1岁以内为腹式呼吸,1岁以后,逐渐呈胸式呼吸,4岁以后,以胸式呼吸为主,7岁以后才与成人一样。因此对小儿腹部的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呼吸。 小儿呼吸功能较成人差,肺泡发育至2岁才健全。小儿的肺容量比成人少6倍,一般至5岁才能与成人同。气道通气量也比成人低,若发生缺氧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靠增加呼吸深度来代偿,只能靠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通气量,所以呼吸可增加到60~80次/min,而这样快的呼吸很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劳而导致呼吸衰竭。2岁以下小儿气管、支气管相当狭窄,潮气量又小,所以当呼吸受影响时,肺泡换气量显著减少,易形成缺氧和CO2潴留。小儿气管的长度比成人短,1岁以内的小儿气管的长度只有5~9cm。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如气管套管口径的选择、气管切开位置和供氧方法等。 3.循环系统 新生儿全身血量约300ml,为体重的10%,2~3岁为体重的8%,小儿总血量少,所以少量出血即可引起休克。小儿细胞外液量较大,可占体重的25%~47%,维持体液平衡较成人差,所以耐受脱水的能力也差。新生儿血液分布是内脏多,躯干四肢少,所以肝脾较大,四肢容易发凉,手足常呈青紫。小儿心率快,安静状态下,新生儿心率是110~140次/min,哭闹时为180~190次/min,心率短暂到达180~190次/min并不一定有特殊问题,几小时内如能降低到150~160次/min,仍是正常的。 4.消化系统 小儿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渗透性高,吸收率也高。一旦胃肠道感染,肠毒素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因此中毒性腹泻和肠功能紊乱多见。烧伤以后,需增加口服营养。如口服过多,也不能消化吸收,常导致腹泻。小儿的消化功能特点是对糖和蛋白质的消化较好。对脂肪处理能力较差,故不宜给过多的脂肪。 5.泌尿系统 婴儿的膀胱容量为50ml,1岁时为200ml,10岁时为750ml,15岁时能达1500ml。男孩尿道在1岁时为5~6cm,性成熟期长约12cm。女孩出生后数月时,尿道仅长1cm,以后增至3~4cm。小儿正常尿量,1岁以内8~20ml/h,1~4岁20~24ml/h,4~7岁24~28ml/h,7~12岁28~33ml/h。 新生儿的肾脏浓缩和稀释能力较低,对水的负荷利尿反应较差,只能使尿浓缩到800mOsm/(kg·H2O),而大龄儿童及成人能使尿液浓缩到1200~1600mOsm/(kg·H2O),因为当血液晶体渗透压增高时,小儿尿渗透压不能相应增加,所以输入过多钠容易发生高血钠、肺水肿和脑水肿,特别是新生儿肾脏排泄钠和氯的能力更差,只&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