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眶下间隙感染
疾病别名:眶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蜂窝织炎;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infraorbital space infection
英文名称:infection of the infraorbital space
眶下间隙感染 是什么?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组织间隙内的化脓性感染。其致病微生物是能引起组织化脓性炎症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途径主是继发于牙源性疾患,也可以是腺源性、邻近区域炎症的直接播散或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血行播散。 了解颌面颈部间隙的构成、毗邻等解剖学特点,对了解各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建立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位于上颌骨前份,其上方边界为下睑、眼轮匝肌、上颌骨眶下缘平面,下方为鼻旁沟、口轮匝肌、前庭沟底及上颌齿槽突平面,内侧为鼻旁,梨状孔边缘,外侧为颧骨。位于皮肤、皮下组织、表情肌与上颌骨前壁骨膜之间。内含表情肌如上唇方肌、尖牙肌(图1)。在表情肌深面,有从眶下孔向该区行走的眶下神经和血管,在眶下孔附近有眶下淋巴结,收纳眶下区淋巴液。在表情肌间有面前动静脉走行,面前静脉藉内眦静脉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该区软组织及间隙感染时可能向海绵窦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