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 的病因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 婴幼儿每侧咽后隙中有3~8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口咽、咽鼓管及中耳、腮腺等区域的淋巴引流,故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及鼻窦炎等,以及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均可引起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后形成脓肿。致病菌以链球菌与葡萄球菌为多见,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次之。另外,本病可并发于猩红热、麻疹、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咽部异物及外伤 咽后壁异物刺入,或者外伤、手术等侵入性损害,消毒不严格时,可引起咽后隙的感染,多位于喉咽部。 3.耳部感染 中耳炎所并发的颞骨岩锥炎或硬脑膜外脓肿,可经颅底破裂孔侵入咽后隙;贝佐尔德脓肿也可经咽旁隙穿入咽后隙形成咽后脓肿。 4.咽后隙淋巴结结核或颈椎结核形成寒性脓肿 颈椎结核形成的脓肿,早期在椎前间隙,晚期由椎前隙破入咽后间隙。而咽后隙淋巴结核形成的脓肿发生时即位于咽后隙。 另外,咽旁脓肿可直接穿入咽后隙。全身脓毒血症时可在咽后隙出现转移性咽后脓肿,但极少见。 咽后脓肿 的发病机制急性型为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位于咽后隙的一侧,局部隆起,黏膜充血。慢性型中由颈椎结核引起者,脓肿膨突于咽后壁中线上,但淋巴结结核形成的脓肿,也可位于咽后壁一侧,局部隆起,黏膜色淡或苍白。
流行病学表现急性型较为常见,占94.8%,为咽后淋巴结急性化脓所致,多发生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半数以上病例发生于一岁以内。冬、春两季多见。慢性型较少见,占5.1%,多因颈椎结核引起。一般认为成人多见,儿童患病者也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