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血管肉瘤 的病因病因不详。
骨血管肉瘤 的发病机制1.肉眼观察 肿瘤由出血性海绵样组织构成,呈紫红色或暗褐色,质地脆而柔软,有时呈肉芽状,伴有新生而杂乱的小血管,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楚,无明显包膜。 2.镜下所见 肿瘤由无数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组成,腔壁衬以增生的异型样单层或多层内皮细胞。分化较好时,肿瘤组织中有圆形或裂隙状血管腔,周围有圆形或椭圆形不典型的内皮细胞,较正常细胞肥大,轻度异型性。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增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浅染或呈细颗粒状。分化较差的细胞呈梭形,有明显间变,核分裂多,无形成血管腔的倾向或仅见小腔隙,但在嗜银染色切片上可显示血管壁的轮廓,并见嗜银纤维包绕瘤细胞形成小团,说明瘤细胞是血管壁的嗜银纤维增生。
流行病学表现据WHO统计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23%,占恶性骨肿瘤的0.43%。据国内38959例骨肿瘤病理统计占原发骨肿瘤的0.12%,占恶性骨肿瘤的0.31%。国外文献报道3~74岁均可发病,以30~60岁多见。国内以10~30岁多见,30岁以下占69%。男性多于女性,部位以骨盆最多,其余顺次为股骨、胫骨、颅骨、椎骨、肩胛骨、肱骨、颌骨、肋骨、桡骨及手、足骨等。病灶常为单发,亦可多发。Brighton(1971)复习文献34例,11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手足骨者常呈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