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宫颈微小型浸润癌
疾病别名:宫颈微小型浸润癌;宫颈镜下浸润癌;宫颈微癌;宫颈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灶;宫颈早期间质浸润癌;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灶微型浸润癌;宫颈微灶型浸润癌
英文名称: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 uteri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 是什么?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是指只能在显微镜下检出而临床难以发现的临床前宫颈癌,由Mestwardt(1947)首先提出微小癌(microcarcinoma)的名称,40多年来对其名称、定义、诊断标准乃至治疗均很混乱。过去名称繁多、标准不一,如称早期浸润癌、早期间质浸润癌、微癌、镜下浸润癌及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灶等名称。为排除混乱、明确概念,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于1960年将早期浸润癌列入宫颈癌分期中的Ⅰa期,此后对宫颈癌的定义曾更改5~6次,1971年称之为早期间质浸润(early stromal invasive),1974年美国妇科肿瘤协会(SGO)提出微灶型浸润癌的定义,为癌变上皮浸润间质达基底膜下≤3mm,未波及淋巴管及血管,此定义被FIGO认可,1975年子宫颈癌委员会又修订为基底膜下浸润深度<5mm,无融合,无淋巴管及血管瘤栓。 为使众多的定义趋于统一,1985年FIGO根据间质浸润情况将Ⅰa期分为两个亚分期,1994年FIGO对Ⅰa期又作了新的规定如下(Greasman,1995): Ⅰ期:癌严格局限于宫颈。 Ⅰa期:镜下浸润癌,可测量的间质浸润深度≤5mm,宽度≤7mm。所有肉眼可见病变甚至仅有浅表浸润亦为Ⅰb期。 Ⅰa1期:可测量的间质浸润深度不超过3mm,宽度不超过7mm。 Ⅰa2期:可测量的间质浸润深度>3mm,但≤5mm,宽度不超过7mm。血管、淋巴间质浸润不改变分期,但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