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如何诊断此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其临床表现的时空特征,即病变在空间的多发性(散在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病灶)和时间上的多发性(病程中复发和缓解的反复交替),磁共振、脑脊液检查、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眼电生理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视野检查等对眼部病变的诊断可提供有用资料。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浓度升高、白细胞增多、lgG水平增高。一些病毒抗体(如抗风疹病毒抗体、抗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的出现,支持此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发现脑与脊髓的白质区有散在的脱髓鞘斑块,3个病灶(至少有1个脑室周围的病变)或3个以上病灶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此种病变通常大于6mm。源自胼胝体和小脑幕下的病灶高度提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2.眼电生理检查 在有视神经炎的患者,视觉诱发电位通常出现异常,但在发病2年内约35%的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恢复正常。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确定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炎有重要价值,活动性血管炎可出现血管染料渗漏和血管壁的染色,无血管炎的静脉硬化。虽然也可出现血管鞘,但造影无异常改变。造影还可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膜、黄斑囊样水肿等改变。 4.视野检查、色觉检查 视神经炎多引起视野改变,如弥漫性暗点、中心暗点和周围暗点;色觉检查对发现亚临床的视神经损害有帮助。红光的色觉异常通常比较突出,在急性期,蓝或黄光缺陷可能更为常见。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多种疾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视神经炎和葡萄膜炎,这些疾病有Behcet病、类肉瘤病、Lyme病、梅毒、疱疹病毒感染等,在诊断时应注意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1.Behcet病Behcet病可引起脑血管炎,出现神经系统的多种异常,但患者典型地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形性皮肤病变、阴部溃疡、关节炎;所致的葡萄膜炎多表现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易引起前房积脓、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幻影血管等病变。而多化性硬化则主要引起中间葡萄膜炎,且多是肉芽肿性炎症。根据这些特点,一般不难将二者鉴别开来。 2.类肉瘤病类肉瘤病虽然也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改变、视神经炎和葡萄膜炎,但它引起的葡萄膜炎多为前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典型地出现蜡烛泪样病变)、脉络膜肉芽肿,并且患者多有皮肤损害、淋巴结病,肺部X线检查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3.Lyme病伴发的葡萄膜炎 Lyme病是一种由感染蜱传染的螺旋体疾病,主要引起发热、游走性红斑、关节疼痛,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葡萄膜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免疫印迹检查对确定病原体、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梅毒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病变,常引起视盘肿胀和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葡萄膜炎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病史和血清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5.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葡萄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均可引起脑炎和葡萄膜炎,但它们往往表现为视网膜炎、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进展性外层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脉络膜炎和前葡萄膜炎,而多发性硬化则主要引起中间葡萄膜炎,血清学检查、PCR检测等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