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 如何诊断早期诊断除根据症状外,主要靠客观体征。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视网膜检影镜、Placido盘、角膜曲率计检查,诊断不难确定。角膜照相可以记录圆锥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的关系。有条件的话,应用角膜地形图能定性及定量早期诊断此病。后部型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可应用Orbcan检查。其与前部型圆锥角膜的鉴别主要依靠两者的不同症状、形态及特殊体征。 与圆锥角膜相关的疾病常见有以下几种: 1.Down综合征 又称为先天性愚型(即三体染色体21综合征),是与本病有关的最常见染色体异常病。其发病率约为7%,成年后发病率增高。较常出现急性圆锥角膜水肿。 2.变态反应病 圆锥角膜常合并春季角结膜炎,常与花粉症、哮喘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其特点是IgA反应降低,IgE反应增高,细胞免疫也有缺陷。 3.全身结缔组织病 多种疾病都与间质发育不良、胶原脆弱有关。如Ehlers-Danlos综合征,是因赖氨酸羟化酶缺陷所致。另外还有Marfan综合征、Liffle病和Noonan综合征等,除伴有圆锥角膜外,还可能有晶状体脱位或视网膜脱离等。 4.全身性疾病 目前已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心脏二尖瓣脱垂与圆锥角膜的发病有关。 5.眼部疾病 与圆锥角膜相关的眼部疾病有蓝色巩膜、小角膜、无虹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睑松垂综合征和Leber先天性黑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圆锥角膜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遗传学检查,甲状腺及胸腺功能的相关检查,血液及房水的生物化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根据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切除的圆锥角膜组织标本,光镜下最显著的病理改变为中央部角膜基质层比周边部明显变薄,以圆锥顶为最薄。早期便有上皮细胞受损,表现为细胞水肿、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晚期时基底细胞消失,只剩下1~2层扁平细胞。在圆锥底部周边,可见铁质聚集在上皮细胞各层及前弹力膜中。前弹力膜发生增厚和纤维变性,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此膜失去正常的均质性,呈波浪状,并有断裂,裂口可由其下的基质胶原凸起或上皮细胞所填充。这种破裂在椭圆形圆锥比圆形圆锥更易发生。基质层可发生胶原纤维变性,最后可广泛遭到破坏,由新生的排列不规则结缔组织所代替。晚期的基质显著变薄。以往认为是一些胶原板层从其他板层及前弹力膜上分离、滑脱使角膜变薄,并非真正的胶原溶解。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基质层的胶原小板数与正常角膜相近,认为胶原小板本身变化不大,变薄的原因是小板间的间质减少。据报道,有12.3%病例发生后弹力膜破裂,不久便有破口缘向基质前卷曲。然后邻近的内皮细胞通过本身的面积扩大和滑行移动覆盖破口区,新生的后弹力膜逐渐铺平。基质层水肿逐渐消退,形成瘢痕结缔组织。病变早期的内皮细胞尚属正常,晚期可变扁平并发生核分离。
圆锥角膜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Orbcan检查:可以同时检测角膜前、后弯曲度、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
圆锥角膜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球形角膜为先天性角膜异常,累及范围极大,可侵及全角膜,表现为角膜基质及周边部均匀变薄,仅为正常角膜厚度的1/5左右,在某些病例甚至可以见到周边部较中央部更薄,在外力的撞击下极易发生角膜穿孔。组织学检查角膜各层组织均具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圆锥状角膜同属一类疾病。曾有报道某些病例一眼为圆锥状角膜,另一眼为球形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