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疾病别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英文名称: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临床以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反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1888年Ehrlich首先报告1例青年女性患者,临床有白细胞减少、发热、严重贫血、牙龈溃疡和月经过多,尸检骨髓大部分显现黄色脂肪髓。其后1904年Chanffard将这类患者命名为再障。近100年来通过其发病、临床表现特点、病理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治疗研究,已明确再障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损伤所致的独立疾病,大部分为特发性,一部分为继发性,继发于物理、化学、病毒或药物等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虽然再障主要表现为骨髓呈低增生性及外周血三系血细胞减少,但是亦可发现增生大致正常的骨髓象和双系或单系细胞减少,这与骨髓内不同造血祖细胞系对致病原的反应不同有关,临床上要加以鉴别。 我国对再障开始较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院均曾提出再障急性型和慢性型概念。此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胚胎肝细胞输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的治疗研究,显著提高了再障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