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性发作 如何诊断首先确定是否为癫痫,主要依据病史,如先兆症状、发作时状态及发作后意识模糊等,并非依据神经系统或实验室检查。 1.GTCS患者本人难以准确描述发作表现,可由家属及旁观者代述,国际抗癫痫联盟规定,癫痫患者诊断及发作分类应提供临床发作全过程录像和发作时EEG监测记录,分析首发症状与痫性放电是否相关,明确痫性放电来源及解剖定位;临床发作时EEG监测未记录到痫性放电的患者需谨慎考虑癫痫诊断。 (1)应注意癫痫发作的突发性和反复性两个特点、发作前先兆和发作时伴意识丧失,根据特征性临床表现确定发作类型。 (2)家族史应注意类似发病者,个人史应注意产伤、头颅外伤或脑部手术史,患儿热性发作史,北方地区注意食痘猪肉史。 (3)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围生期脑损伤所致癫痫可有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结节性硬化可见面部皮脂腺瘤,特发性癫痫通常无定位体征,长期发作可有精神发育迟滞、智能减退或癫痫人格。 2.典型失神发作根据反复短暂的失神发作,深呼吸易诱发,脑电图特征性变化。 全面性发作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血糖、电解质(钙、磷)测定。 2.脑脊液检查 颅内压增高提示占位性病变或CSF循环通路障碍,如较大的肿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胞数增高提示脑膜或脑实质炎症,如脑脓肿、脑囊虫、脑膜炎或脑炎继发癫痫;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见于颅内肿瘤、脑囊虫及各种炎症性疾病导致癫痫。
全面性发作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脑电图检查 (1)GTCS典型脑电图强直期开始为逐渐增强的10次/s棘波样节律,频率不断降低,波幅不断增高(募增节律),阵挛期弥漫性慢波伴间歇发作棘波,痉挛后期呈明显脑电抑制(低平),发作时间愈长,抑制愈明显;GTCS病人发作间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可考虑特发性癫痫,发现局部病灶提示继发性癫痫,应进一步检查;家族遗传性全面性癫痫发作有特征性EEG改变,强直-阵挛发作时可见双侧10Hz以上快节律,发作间期偶见棘-慢波或尖-慢波发放。 (2)典型失神发作时EEG可见弥漫性双侧同步3次/s棘-慢综合波,发作可被过度换气诱发,发作间期有同样或较短的阵发电活动,背景活动正常。 (3)非典型失神发作呈较慢的(2.0~2.5Hz)不规则棘-慢波或尖-慢波,双侧常不同步,背景活动异常。 (4)肌阵挛发作为3次/s多形性棘波、尖波或慢波。 如常规脑电图不能发现癫痫病灶,可采取某些诱发试验,如深呼吸、睡眠描记、睡眠剥夺、节律性闪光和声刺激等,提高发作间期异常检出率;药物诱发如戊四氮或贝美格(美解眠)静脉注射也可引起正常人痫样放电,已不主张应用,仅用于术前确定癫痫灶部位。可用深部电极如鼻咽电极、蝶骨电极检出颞叶内侧面、底面或深部放电。 2.神经影像学检查 全面性癫痫患者头部CT或MRI检查一般无特征性发现。
全面性发作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全面性发作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晕厥(syncope) 是短暂性全脑灌注不足导致短时间意识丧失和跌倒,偶引起肢体强直阵挛性抽动或尿失禁,阻止患者跌倒而加重灌注不足更易出现。久站、剧痛、见血、情绪激动、排尿、咳嗽和憋气等可为诱因,常有头晕、恶心、眼前发黑和无力等先兆,跌倒较缓慢,面色苍白、出汗,有时脉搏不规则。晕厥发生于直立位或坐位,卧位出现提示痫性发作。晕厥引起意识丧失极少超过15s,意识迅速恢复并完全清醒,具有自限性,无须抗癫痫药治疗;发作后意识模糊高度提示癫痫发作,肢体抽动和尿失禁也可见于晕厥,并不一定提示痫性发作。 2.假性癫痫发作 (pseudoepileptic attack) 如癔症性发作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痫性发作症状,常有精神诱因,他人在场时发作明显,通常不是肢体抽动,而是挥臂、踢腿等随意动作,具表演性,发作时意识不丧失,暗示可诱发或终止发作,视频EEG有助于鉴别。 3.发作性睡病 (narcolepsy) 可引起猝倒,易误诊为癫痫。根据突发的不可抑制睡眠、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可唤醒等可以鉴别。 4.低糖血症 血糖低于2mmol/L时可产生局部癫痫样抽动或四肢强直发作,伴意识丧失,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或长期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有助于诊断。 5.器质性脑病 大脑皮质缺血、缺氧及某些弥漫性脑病可导致GTCS,可偶发一次、GTCS或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应注意鉴别;如Creutzfeldt-Jacob病(CJD)、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等脑电图可有周期性放电,有较大的特征性诊断意义。 6.不同发作类型治疗及预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复杂部分性发作尤需注意鉴别,如某些复杂部分性发作仅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主,需与失神发作鉴别,前者发生于任何年龄,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发作频率高,有特征性EEG改变;复杂部分性发作伴局部或不对称强直、阵挛或各种姿势性动作,需与强直-阵挛性发作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