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假黏液瘤 如何诊断1.病史 部分患者有阑尾、卵巢手术病史 2.临床特征 自诉日渐腹胀、腹痛、消瘦、腹部隆起;体检全身一般状况尚好,腹部膨隆,并可触及高低不平硬块,此为本病的显著特点。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腹穿仅抽出少量黏稠液体;B超和CT示腹部有多处包块及腹水征。 腹膜假黏液瘤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常规检查 一般无明显的异常改变,或仅有轻度贫血。继发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 2.血生化检查 多无异常,但并发幽门梗阻、肠梗阻、阻塞性黄疸者,可有水和电解质异常和酸碱平衡紊乱、黄疸指数及血胆红素升高,晚期营养不良者有低蛋白血症等。 3.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直肠穿刺活检,切片为腹膜假黏液瘤。
腹膜假黏液瘤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 (1)X线腹部平片:有人报道X线腹部平片发现特征的钙化曲线应怀疑本病,但这种征象并不常见。 (2)消化道钡剂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但发生幽门梗阻、肠梗阻时,可见外压性胃壁缺损,肠管受压处狭窄。 (3)B超检查:表现为腹腔内壁或肠壁表面显示不规则小囊状无回声区(图3);以及腹腔内大片的蜂窝状无回声区,界线不清,其内可见细小点状回声,随着体位改变,可见细小点状回声在无回声区内飘动。小囊肿一般无光滑而完整的囊壁,较多的小囊肿聚集在一起,则形成蜂窝状结构。小囊状结构亦可附着在肝脏、膀胱及子宫等器官的表面。根据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此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4)CT检查:显示腹腔和盆腔弥漫性囊性肿块,囊肿大小不等,多在1cm以下,大网膜腹膜浸润增厚;病灶CT值较低,多在3Hu左右;肝脏边缘呈多发扇性凹陷,无肝实质转移;大量腹水,常有分隔现象,腹水呈胶冻样,密度较低,推压肠管向中心移位。 2.诊断性腹腔穿刺 虽大量腹水,但用8~12号粗针头穿刺,也仅抽出少量淡黄色、透明、黏稠、胶冻样液体。穿刺液常规和特殊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和红细胞,黏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一般呈阳性。此检查对本病诊断常具有决定的意义。 3.剖腹或腹腔镜手术探查 由于本病少见,故因缺乏认识而误诊,甚至有了穿刺及其化验结果仍未想到本病。必要时可行剖腹或腹腔镜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本病腹腔内充满白色透明、半固体状黏稠液体,有许多匀质肿瘤或多发囊性团块,有些坚固地附着于腹膜。可切取肿块行病理检查。 腹膜假黏液瘤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需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或晚期癌肿等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