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型乳腺癌 如何诊断在腋淋巴结肿大的病例中,多数为良性病变,约占76.4%,而恶性病例中,可由原发癌与转移癌两种原因引起,如淋巴癌、汗腺癌等可原发于腋淋巴结。乳腺、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癌,甲状腺癌,皮肤癌及四肢躯干的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等,均可转移至腋淋巴结,但在女性病人中,发生于腋淋巴结的恶性病变以乳腺癌转移为多见。 Feuerman报道腋淋巴结活检证实为转移癌者21例,14例女性,其中10例为乳腺癌的转移。另4例非乳腺癌转移者,均有乳腺外原发癌的临床表现。腋淋巴转移性癌在无任何原发灶征象的女性病人中,绝大多数原发灶位于乳腺的结论得到了公认。但腋淋巴结活检常规方法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有误诊现象。Jachson曾报道1例病理诊断考虑为右腋大汗腺癌,3年4个月后右乳出现了原发癌,Patce报道29例OBC,其中2例病理曾分别诊断为腋淋巴结转移为鳞癌及霍奇金病,随后出现了乳腺癌原发灶;Iglehart对5例光镜诊断为非腺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类瘤各1例,未分化癌2例),经电镜检查发现了腺管,分泌上皮等腺癌的特征性结构,施行了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均查到了乳腺原发灶。另有相反事例,Copelanel曾报道1例腋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按乳腺癌给予根治性放疗,尸检证实为霍奇金病。因此,在进行腋淋巴结活检时,应与病理科医师密切配合,除行一般病理检查外,必要时可行电镜超微结构分析及组织化学特染。特染有助于软组织肉瘤及恶性恶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在病理诊断为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灶而行全身广泛检查(包括胸片,消化道X线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内镜,肝胆胰及盆腔脏器B超检查等)的必要性尚有争议,但在重点进行乳腺检查的同时,排除诊断的某些检查还是必要的。 隐匿型乳腺癌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腋淋巴结活检 腋淋巴结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各种瘤细胞,如大汗腺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类瘤细胞等。经电镜检查可发现瘤细胞内有腺管,分泌上皮等腺癌的特征性。 2.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 在腋淋巴结转移癌病例中联合应用现有的乳腺检查方法,将有助于OBC的检出,对影像学检查的可疑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细针定位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隐匿型乳腺癌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钼靶X线检查 乳腺X线检查的真正贡献在于发现临床早期的小乳腺癌或隐性乳腺癌,在已有明显的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时,其意义不大。钙化往往为OBC的X线惟一表现,但钙化灶不是乳腺癌特有的征象。OBC的其他X线征象包括单侧血管影增加、导管隆突增加或走向异常、皮肤增厚及连续检查局灶性基质密度增加等。一般认为X线钼靶片可以发现直径几毫米的肿瘤,钼靶片OBC的检出率各家报道在5%~72.5%,但多数报道在50%左右。 2.CT检查 对乳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一组78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中,CT检查出73例(94%),钼靶片检查比例为77%。尽管CT不能取代常规的X线钼靶片检查,但可以克服普通X检查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肥大的乳房,CT更具有优越性。当肿瘤最大径小于1.5mm时,CT不易检出。对于早期乳腺癌和OBC,两者联合应用则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3.ER测定 腋淋巴结转移癌ER测定50%为阳性,有助于OBC的诊断及指导治疗。ER阳性提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但其阴性也不能排除乳腺癌。 4.超声断层扫描及乳腺热图像等。
隐匿型乳腺癌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