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
疾病别名: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Noerus Variguex Ostehypertraphigue;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症
英文名称: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
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 是什么?
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临床以深部和(或)浅部静脉发育畸形,皮肤血管瘤(痣),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等三联征为特征。少数病例可伴有肢体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瘤,个别患者可并发动脉病变。 1900年,法国医生Klippel和Trénaunay首先报道并列为一种独立疾病,命名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Noerus Variguex Ostehypertraphigue), 1907年,Parkers Weber又报道另一种下肢先天性疾病,除上述特有的三联征外,还存在先天性动静脉瘘,被称为Parkers Weber综合征(PWS)。限于当时的诊断水平,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KTS和PWS被认为是同一疾患,甚至称为Klippel-Trénaunay-Parkers Weber综合征。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各家的认识渐趋一致,确认KTS和PWS属2种不同性质的病变范畴,在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都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