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疾病别名: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腘动静脉陷迫综合征;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腘静脉陷迫综合征;腘血管卡压综合征;腘血管陷夹综合征;腘血管陷迫综合症;假性腘窝陷迫综合征
英文名称: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是什么?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PVES)是腘窝的异常肌肉、纤维索带等压迫腘动脉或腘静脉,而引起的相应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有时也可累及神经,但以腘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本征的特点是患者多为年轻人,于跑步或剧烈运动后发病,并有进行性加重的间歇性跛行。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命名一直比较混乱。文献中常见的命名包括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腘静脉陷迫综合征、腘动静脉陷迫综合征、腘血管陷迫综合征和假性腘窝陷迫综合征等。目前一般都命名为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1897年,英国爱丁堡医学生Anderson Stuart首先报道本病变。他在解剖1条因小腿坏疽而截肢的下肢时,偶尔发现腘动脉的走向异常,并作了解剖学报道。直到1959年,这一解剖变异才被重新认识,并由爱尔兰的Hamming和Vink首次报道本征及其手术治疗。患者为1位12岁荷兰男孩,有间歇性跛行史3个月,跑步后患足麻木和小腿疼痛,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腘动脉向内侧移位。手术探查见腘动脉走向异常,即绕向腓肠肌内侧头的内侧缘。1962年,意大利的Servello报道1例在术前就做出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断的患者,为1位28岁的意大利妇女,主诉足部疼痛、皮色苍白和麻木,特别在膝关节屈曲呈锐角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动脉造影发现腘动脉向内侧移位,并在其远段呈瘤样扩张。手术探查腘窝,发现典型的解剖变异,腘动脉向内下方环行,然后进入腓肠肌内侧头和股骨之间,并呈狭窄后扩张为瘤样。手术做腓肠肌内侧头分离、血管松解和动脉瘤缝合术。1965年,美国的Love和Whelan首次提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这个术语,并报道2例患者。他们认为,这种病变的主要原因是肌肉和腘动脉解剖关系之间的异常,从而使患肢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他们还首次介绍了各类解剖变异,并指出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病变类型为腘动脉绕向腓肠肌内侧头的内侧缘,然后下行至肌腱处,进入腓肠肌内侧头与股骨之间,产生动脉受压症状。1975年,Chambardel-Dubreuil发现另一种变异,即在腘窝正常的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方,又延伸出另一条止于股骨的肌索,将腘动脉和伴行的腘静脉分隔开来。1991年,在英国的1篇文献中,共报道249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