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类癌 如何诊断本病早期常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病人有典型的类癌综合征时多有肝脏转移,血清素水平升高和(或)伴尿液5-羟吲哚乙酸(5-HIAA)增加,可高度怀疑类癌综合征。 小肠类癌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清素(5-羟色胺5-HT)测定 水平升高至0.5~3.0µg/ml(正常值0.1~0.3µg/ml)。 2.尿液5-羟吲哚乙酸(5-HIAA)测定 大多数转移性类癌病人尿中5-HIAA超过30mg/24h,一般为60~100mg/24h(正常为6~9mg/24h),在测定前2~3天应禁食可产生假阳性结果的食物及药物。但5-HIAA正常者不能排除类癌综合征,尚应检测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小肠类癌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X线钡剂造影 由于小肠类癌系黏膜下肿瘤,当肿瘤较小时,X线钡剂造影不易发现。肿瘤较大长入肠腔或浸润肠壁引起肠管狭窄时,可显示肠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或出现肠套叠征象,病变增大侵及肠系膜则可显示肠外肿块推移邻近肠袢,肠系膜的牵拉使肠袢呈辐辏状排列,肠壁扭曲、肠腔狭窄,甚至梗阻,严重者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闭锁,而导致小肠缺血坏死。 2.CT扫描 能显示较原发肿瘤大的肠系膜肿块。伴有钙化及伸向周围的纤维条索影,提示类癌系膜转移。 3.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对于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其影像表现为肿瘤周围放射状小动脉影;肿瘤内部轻、中度染色;无肿瘤血管,也无静脉早期显影:肠系膜动脉分支不规则狭窄、阻塞、扭曲等。这主要与类癌侵及肠系膜或因血清素释放使肠系膜纤维化所致。小肠类癌病灶的多发性以及肠系膜病变引起的改变可资与其他小肠肿瘤鉴别。 4.纤维内镜检查 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可由纤维十二指肠及结肠镜检查发现,类癌主要以回肠末端居多,通过纤维结肠镜,可检查距回盲瓣30~40cm的回肠段。可见有广基的息肉样病变,活检可确诊。对于小的息肉样病变,可经内镜下高频电摘除,也是治疗手段之一。
小肠类癌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