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 如何诊断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不相称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Fisher提出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 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未累及肌肉。 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5.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 6.清创组织病检 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取材最好采自进展性病变的边缘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并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测定血中有无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常规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因细菌溶血毒素和其他毒素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60%~90%病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轻度至中度的降低。 (2)白细胞计数:呈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升高,计数大多在(20~30)×109/L之间,有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 2.血清电解质 可出现低血钙。 3.尿液检查 (1)尿量、尿比重:在液体供给充足时出现少尿或无尿,尿比重衡定等,有助于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判断。 (2)尿蛋白定性: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存在损害。 4.血液细菌学检查 (1)涂片镜检:取病变边缘的分泌物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取分泌物和水疱液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有助于本病的判断。 5.血清抗体 血中有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诱导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6.血清电解质 可有低血钙。 7.血清胆红素 血胆红素升高提示有红细胞溶血情况。 坏死性筋膜炎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 (1)X线摄片:皮下组织内有气体。 (2)CT:显示组织中的小气泡影。 2.活组织检查 取筋膜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对诊断也有帮助。
坏死性筋膜炎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丹毒 局部为片状红斑,无水肿,边界清楚,且常有淋巴结、淋巴管炎。有发热,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不具有坏死性筋膜炎的特征性表现。 2.链球菌坏死 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皮肤坏死为主,不累及筋膜。早期局部皮肤红肿,继而变成暗红,出现水疱,内含血性浆液和细菌。皮肤坏死后呈干结、类似烧伤的焦痂。 3.细菌协同性坏死 主要是皮肤坏死,很少累及筋膜。致病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专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病人全身中毒症状轻微,但伤口疼痛剧烈,炎症区中央呈紫红色硬结,周围潮红,中央区坏死后形成溃疡,皮缘潜行,周围有散在的小溃疡。 4.梭菌性肌坏死 是专性厌氧菌的感染,常发生在战伤、创伤、伤口污染的条件下。早期局部皮肤光亮、紧张、有捻发音,病变可累及肌肉深部。分泌物涂片可检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肌肉污秽坏死,可有肌红蛋白尿出现,X线片可发现肌间有游离气体。 5.非产气荚膜梭菌性肌坏死 此病由厌氧性链球菌或多种厌氧菌引起,较为罕见。诱因与气性坏疽相似,但病情较轻,伤口内有浆液性脓液,炎症组织中有局限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