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综合征 如何诊断Whipple的低血糖综合征三项诊断标准为:①禁食与用力后可诱发低血糖发作;②临床低血糖症状可用葡萄糖迅速缓解;③发作时成人与儿童血糖常低于2.24~2.80mmol/L(40~50mg/dl),新生儿低于1.68mmol/L(30mg/dl)。特发性低血糖常发生在10岁左右的儿童。遗传性肝酶缺陷,Reye综合征低血糖也多见于儿童期。胰岛素瘤多发生在13~57岁患者,男∶女发病比为5∶1,此类患者常不耐受饥饿,有进食增多习惯,故而发胖者多,且病人既往健康基础好,有助于鉴别诊断。 低血糖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空腹血糖 应多次检测血糖,低血糖水平为<3.36mmol/L(60ng/dl)。 2.葡萄糖耐量试验 低血糖患者及胰岛素瘤患者多呈低血糖曲线。偶有正常值,仅在发作时才有低血糖发生。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 常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及C肽值,正常值为(14±8.7)µU/ml,C肽值为0.8~4.0ng/ml。胰岛素瘤患者的胰岛素值升高,可达160µU/ml以上,C肽值也相应升高。 4.禁食试验 禁食24h,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胰岛素瘤患者不能耐受,多出现低血糖的一系列症状,应尽早结束试验,勿要导致昏迷出现,以防脑损伤。 5.甲苯磺丁脲(D860,Tolbutamide)试验 静注D8601g后15~20h时胰岛素升高可达100µu/ml,此后2~3h处于低血糖水平,可引起患者严重低血糖症,必要时应停止试验,给予葡萄糖。功能性低血糖反应如常,胰岛素瘤患者血糖下降明显。 6.亮氨酸试验 为激发试验,静注亮氨酸150mg,血糖下降1.4mmol/L(25mg/dl)以上,提示胰岛素瘤。口服左旋亮氨酸200mg/kg体重,口服前及服后10、20、30、40、50、60min,分别检测血糖及胰岛素,因亮氨酸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与释放,服药30~45min,血糖下降至50mg/dl(2.8mmol/L)以下时为阳性反应。 7.胰高糖素试验 为激发试验,进食6~8h后,肌注胰高糖素1mg,正常人45分钟血糖达高峰,2小时恢复正常。低血糖患者血糖高峰提前出现,2小时仍处于明显低血糖水平。胰岛素瘤患者在静注胰高糖素5~30分时,其胰岛素反应高峰在130µU/ml以上。正常人与非肥胖者多不高于100µU/ml。必须每5min采血1次,历时30min,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低血糖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脑电图 与缺氧相似,无特异性改变,呈慢波或其他变化,长期低血糖症有脑病变者可有异常变化。 2.肌电图 神经传导时间正常。远端肌肉有去神经表现,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弥漫性去神经纤维,尖端及巨大运动单位放电,多相电位。比较符合周围神经原或前角细胞型变化。 3.X线检查 偶见钙化腺瘤,邻近器官扭曲或移位。胰动脉造影显示血运增加。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病变定位。 4.CT与MRI扫描 可发现腹腔部位及胰腺部位的占位性病变。 5.B超检查 可发现胰腺部位肿瘤,小于1cm者容易漏诊,不如CT与核磁共振检查可靠。 6.其他 胰放射核素扫描,ECT扫描,75Se-蛋氨酸检查可发现胰腺内外的占位性病变。
低血糖综合征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低血糖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比较多,鉴别时应注意:①年老体衰、轻症患者、有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个体差异;②伴发腺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与甲状腺功能低下者;③糖尿病产妇;④重型肝炎、肾炎;⑤并用潜在性降血糖药物,如保泰松、磺胺异恶唑、氯霉素及双香豆素等,可加强D860作用,兴奋胰岛素的分泌而降血糖。 按Whipple三联征诊断低血糖的准确率可达91%,再加病史,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测定等可提高诊断水平。一般临床上比较少用D860、左旋亮氨酸及胰高糖素试验。可选择性地做各种检查,常用OGTT 胰岛素释放试验及禁食试验。正常人胰腺β细胞在不同因素的刺激下释放胰岛素数量不一,由多至少的顺序为葡萄糖耐量试验>D860试验>胰高糖素试验>亮氨酸试验,而胰岛素瘤者的顺序为胰高糖素试验>D860试验>亮氨酸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的敏感性较低。应与癫痫、晕厥、脑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甲旁减、脑血管意外、尿毒症、癔症、肝原性昏迷等症作鉴别诊断。常见三种低血糖综合征的鉴别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