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碘源性甲亢
疾病别名:碘源性甲亢;iod-Basedow;iodine-induced thyrotoxicosis;jodbasedow;碘甲亢;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碘性巴塞多病;碘诱发甲状腺毒症;碘致甲状腺毒症
英文名称: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
碘源性甲亢 是什么?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IIH)是指与摄碘量增加有关的甲亢,简称碘甲亢,又称碘性巴塞多病或碘致甲状腺毒症(iodine-induced thyrotoxicosis,IIT)。从摄入的碘量来看,碘甲亢的发生有3种情况:第1种是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的碘摄入造成碘甲亢,如服胺碘酮等含碘药物或使用造影剂,它可发生在碘营养正常的人,患结节甲肿者更易发生;第2种是摄入较高剂量的碘,多发生在高碘地区,因长期摄入较高剂量的碘而发生碘甲亢;第3种是摄入一般剂量的碘(可以是生理范围内碘摄入量),见于缺碘地区(包括边缘性缺碘地区)甲肿病人服碘盐后;非缺碘地区甲肿病人服碘后;原有甲亢已控制的病人服碘后复发者。 自从补充碘剂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以来,不断有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告。第1例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告在1821年(coindet报道每天投碘250mg的150人中,有6人发生甲亢)。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在荷兰、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Tasmania)岛补充碘剂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明显高于补碘前,在长期补碘6个月,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上升,1~3年达高峰,6~10年恢复至补碘前水平,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容易发生于功能正常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突然接受过量碘治疗后。碘缺乏地区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比富碘区更加容易,停药后也不容易复发。Graves病人停药后,补碘者比不补碘者更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Graves病人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率在富碘区比碘缺乏区高5倍,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碘缺乏区低5倍。但也有报道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补碘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没有增加。 一项有关暴露于含碘药物或造影剂人群随访研究显示,血甲状腺激素浓度迅速增加与碘剂量相关,尿碘排泄较基础增加5~10倍后,血FT4增加1倍,T3增加53%。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地相继调查并证实了一些高碘性甲状腺肿流行区。高碘地区居民中IIH的患病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山东省地病所总结1981~1986年在黄河三角洲各点调查的结果,IIH的患病率介于0.4%~1.9%之间,明显高于非高碘对照区。应用碘油防治IDD而诱发甲亢的事例,在新疆、福建、吉林等地曾有过零星报道。 全民食盐加碘实施以来,IIH的发病率是否有变化,各地调查结果不甚一致。甘肃、河南、湖北等省未发现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而吉林、福建、山西、江苏等省的统计证明有明显上升。调查资料说明:非缺碘地区和过去已多年供应碘盐的老病区,IIH未见明显升高,而未供碘盐的病区在全民普及碘盐后甲亢发病率有所上升,增幅达1~3倍。但其中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