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恩综合征 如何诊断1.临床特征 (1)存在多个内分泌靶腺功能减退症候群,各症候群可单独或同时存在(取决于垂体破坏的程度与范围)。 ①FSH、LH和PRL分泌不足症候群:产后无乳、乳腺萎缩、闭经不育,为本症最先出现的特征。毛发常脱落。男性伴阳萎,性欲减退或消失,女性生殖器萎缩,男性睾丸松软缩小。 ②TSH分泌不足症候群:如同原发性甲减的临床表现,但一般较轻,血清TSH水平降低为其主要鉴别点。 ③ACTH分泌不足症候群:如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常有乏力、厌食、体重减轻,但肤色变浅,血清ACTH水平正常或降低为其鉴别点。 (2)询问与病因有关的病史,注意相关体征,如垂体瘤所引起,常有视力、视野的改变。 (3)此类患者可因感染、外伤、手术、过多饮水、营养不良、镇静剂或胰岛素、寒冷、呕吐、腹泻等诱发危象,可分为低血糖型、循环衰竭型、低温型、水中毒型。 2.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测定:垂体功能减退性昏迷可由于昏迷的逐渐出现而被误诊为脑血栓形成,由于颈部强直而误诊为脑膜炎,由于抽搐而被误诊为癫痫,由于脉搏缓慢而被误诊为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斯综合征),由于饥饿性酮尿而误诊为糖尿病昏迷,由于曾服用麻醉药而误诊为麻醉药中毒等。在临床上凡遇到原因不甚明确有昏迷患者,皆应提高警惕,考虑到垂体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而作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检查。 (2)腺垂体激素及靶腺测定。 (3)必要时可进行腺垂体储备功能测试,如刺激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胰岛素低血糖试验(有一定危险性,需仔细监测血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 (4)疑有占位病变者,可作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头颅正、侧位片、CT、磁共振检查。 希恩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测定下丘脑、垂体与靶腺的激素以及有关的生化效应和激发试验,有助于了解相应腺体的储备能力,有利于明确本症的诊断,可按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1.生长激素(GH)测定 正常人在基础状态(清晨空腹、起床前)下,血清GH的浓度以2岁内较高,平均为8ng/ml(RIA法);2~4岁为4ng/ml;4~6岁为1~3ng/ml,与成人相仿。成人的GH空腹正常值为1~5ng/ml(上海瑞金医院)。垂体性侏儒的GH基础值可测不出,但GH于受饥饿、运动等的影响后波动较大,一天中相差亦很大,宜进一步作激发试验。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目前较可靠的有下列几种: (1)运动试验:做翻滚、爬楼梯或登车等运动10min,正常人约于30min或60min达高峰,峰值>7ng/ml;高峰值<5ng/ml者有诊断意义。或者用力运动(跑步或爬楼梯)20min,休息20min。运动开始时和以后20、40min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H。正常反应:任何1次标本的GH值大于或等于10ng/ml。 (2)胰岛素(0.05~0.1U/kg)低血糖试验与精氨酸(0.5g/kg)兴奋试验(静脉注射):试验前应先测定甲状腺功能,若有减退则可影响结果,宜先治疗,纠正后再做。结果判断同运动试验。 (3)左旋多巴(L-dopa)试验:体重<15kg者,Ldopa用125mg;15~30kg者用250mg;30kg以上者用500mg,口服。如女性有性功能低下者,试验前2天 给己烯雌酚(乙菧酚)和普萘洛尔(心得安)2天,以减少假阳性。结果判断同运动试验。 (4)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试验:剂量1~10mg/kg,1次静脉注射,GH至少升高至10ng/ml。 (5)生长介质(IGF-1)放射免疫法测定青春期的男性IGF-1为(435±37)ng/ml,女性(570±25)ng/ml,如IGF-1,明显低于上述数据者,青春期不会出现加速线性生长,形成侏儒,可见于Laron和Pygmy侏儒症。由于IGF-1的半衰期长,一天中随机测定这一激素可以准确反映其平均的血浆浓度。如果注意使用年龄相关标准,通过测量IGF-1来筛选GH缺乏是合理的。对IGF-1的浓度降低,应该进行更广泛的评估。IGF-1的放射免疫测定与年龄相关的正常值可能随方法不同而异(表2):
3.泌乳素测定 正常女性的泌乳素略高于男性,基值为女性<25ng/ml,男性<20ng/ml(<400IU/ml WHO药盒);女性于黄体期略高于卵泡期,有昼夜变化,清晨5时达高峰,上午10时到中午最低。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200mg/次、静脉注射)、氯丙嗪(0.7mg/kg,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次,静脉注射)后,血清中的泌乳素可于30min左右升高2~6倍。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耗竭下丘脑中的儿茶酚胺、多巴胺类神经递质,以解除对垂体泌乳素的抑制作用。本病患者的血压往往偏低,氯丙嗪有降压作用,甚至有诱发垂体性昏迷的危险,故宜十分谨慎。 4.垂体-性腺系统的功能测定 (1)性腺功能检查:一般认为腺垂体功能减退时首先受损的是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故直接测定血和尿中的性激素含量,可了解性腺的功能,对早期诊断有帮助。在女性可测定雌二醇和孕酮,在男性可测定血浆中的睾酮。其他如子宫内膜萎缩和阴道上皮萎缩,可提供间接证据。 男性血清中睾酮低下[正常值为(570±156)ng/dl,上海瑞金医院],女性血清中雌二醇降低(正常女性于滤泡期为27~177pg/ml,排卵期239~455pg/ml,黄体期44~208pg/ml,上海市南洋医院放射免疫测试中心),血浆中17-羟孕酮亦降低[正常女性卵泡期为(0.053±0.054)µg/dl,黄体期(0.469±0.289)µg/dl,北京首都医院]。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显示角化嗜酸细胞减少,多数为蓝色的基底层细胞,其胞浆中糖原含量减少,并伴有多量白细胞与细菌等,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基础体温常呈单相。宫颈黏液检查亦提示雌激素的水平低下和卵巢功能不全。 (2)促性腺激素(FSH,LH)测定:本病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均降低。正常值于青春期前的男性血中FSH约120ng/ml,LH约40ng/ml;女性FSH20~80ng/ml,LH约30ng/ml;成年男性血FSH为70~180ng/ml,LH为<34~58ng/ml。 (3)促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50µg/次,正常人15min后血中LH(或绒促性素)有明显上升,平均升高至基值的3倍以上,绝对值约增加7.5ng/ml以上。如无反应,表示垂体的储备能力差。继发于下丘脑病变者,此试验呈延迟反应,需静脉或肌内注射LH-RH 50~100µg/次,隔天1次,共3次后,始见LH的上升。一般而言,由于腺垂体功能低下,即使在LH-RH刺激下,垂体也大多呈低弱反应。但本病的少数不典型患者,亦可呈正常反应,可能是由于垂体尚存部分正常细胞,故LH-RH兴奋呈低弱反应有助于诊断,但呈正常反应时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 (4)氯米芬(clomifene,氯蔗酚胺,clomiphene)试验:口服50~100mg/d,5天;正常人服药后可见LH(男性可同时测睾酮)的显著升高,增加量可超过基值的2~4倍。其机制可能是该药在下丘脑部位与雌激素竞争受体,从而解除了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性抑制作用,故使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垂体产生更多的LH。 (5)垂体-甲状腺系统的功能测定: ①甲状腺功 希恩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垂体的影像学:常规的颅骨后前位和侧位X线片可确定蝶鞍的轮廓。在此胶片上可鉴别的异常包括蝶鞍部位的扩大、侵蚀和钙化。为了进一步确定垂体内和蝶鞍上部的病变,CT扫描或磁共振(MRI)是必需的。蝶鞍扩大而怀疑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时,可常规应用血管造影术;后者亦偶需用于垂体或下丘脑有大肿瘤的患者。蝶鞍内的病变,常可借助于静脉造影剂,通过直接冠状位CT扫描加以显示。应用钆(一种顺磁共振造影剂)的高分辨率MRI扫描,可提供可比的、在某些情况下较优越的资料,且能避免较多的射线照射。轴位CT图像可很好地显示蝶鞍上区;通过MRI扫描而获得视交叉的解剖细节,已使之成为显示蝶鞍上垂体肿瘤的首选方法。全脑造影术和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脑池造影术在很大程度上已为较新型的CT和磁共振所取代。蝶鞍断层照相术已不受推崇,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且眼球晶状体被暴露于过量的射线中。在蝶骨手术前,为了了解骨的解剖结构,额状位断层照相术是必需的。 对于垂体的微小腺瘤,应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可依据鞍底的灶性侵蚀或空泡改变而拟诊,但这些发现亦存在于正常人群中。较大的微小腺瘤,当采用额状投射切面时,可产生鞍底“倾斜”,且于侧面观可产生双底印象。不管怎样,大多数微小腺瘤既不影响蝶鞍的容积,又不产生特定的影像学征象,故为了显像,需要高分辨率的CT或磁共振。 常规的放射检查,常见到垂体大腺瘤引起的蝶鞍扩大,伴或不伴有骨质侵蚀;然而,扩大的蝶鞍并不足以诊断垂体腺瘤。大腺瘤的CT扫描可显示出蝶鞍扩大,应用造影剂后可见蝶鞍中肿瘤或其囊增强的块状影,以及蝶鞍上池的消失。 垂体卒中的出血或梗死可导致垂体大腺瘤的体积突然增大。平片上,蝶鞍扩大几乎总是明显的。在出血病例中,于急性期,CT扫描显示为腺瘤中有高密度区;当血肿吸收时,显示为伴或不伴有边缘增强的低密度区。伴有梗死时,可见增强或不增强的低密度区。 颅咽管瘤常常是根据颅骨X线平片上蝶鞍上区域有结节或弧形钙化影而疑诊。这种钙化可见于80%~90%的儿童病人,但成人则不足半数。尽管蝶鞍可扩大和变得像气球,但其骨皮质常保持不变。惟患蝶鞍内颅咽管瘤时,蝶鞍背常常向后移位。大多数儿童和80%的成人病人,其CT扫描图上的囊性成分常常表现为环状或结节状钙化。遗憾的是,除非钙化大量存在,否则钙化影通常不见于MRI。 在常规的颅骨片上,蝶鞍区的大多数脑膜瘤引起的异常有:肿瘤的钙化和蝶骨平面或视交叉沟的骨质增生。脑膜瘤亦可引起蝶鞍扩大,因此很像垂体腺瘤。CT扫描时,脑膜瘤可产生动脉瘤的影像,因两者都呈密度均匀增强之故;为了排除动脉瘤和描述营养血管,需采用血管造影术。MRI时,脑膜瘤的T1和T2加强影像均与脑组织有同样的强度,但肿块效应常可使病变被发现。当这种形式可能被承认有脑膜瘤和动脉瘤的区别时,血管造影术是具有诊断意义的。
希恩综合征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病人有消瘦、闭经,由于神经紊乱及营养不良可影响垂体功能,出现某些类似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但本病特点多为20岁前后的女性,有精神刺激史,其消瘦程度较腺垂体功能减退为重,而腋毛、阴毛往往并不脱落,尿17-酮类固醇及尿17-羟皮质类固醇正常或仅稍减低。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除甲状腺功能不足外,其他内分泌腺功能亦可能低落,因而可被误认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二者的鉴别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黏液性水肿外貌更为显著,血胆固醇浓度增高更明显,心脏往往扩大。TSH兴奋试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SH过度反应,腺垂体功能减退可无TSH升高反应,下丘脑性者则呈延迟反应。最具鉴别价值的是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升高,而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中不可测得。 3.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鉴别点为:前者有典型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而性器官萎缩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不明显,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起反应,失钠现象比较严重。 4.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征 在此征患者,有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但其病因不是由于垂体功能减退,而是由于多个内分泌腺原发的功能减退,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鉴别主要依据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在此征群中,皆无反应,而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中,往往有延迟反应。 5.慢性消耗性疾病 可伴有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尿17-酮类固醇偏低等,有严重营养不良者,甚至可伴有继发的腺垂体功能不足,在营养情况好转后可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