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疾病别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日本人病
英文名称: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是什么?
1.历史简介 早在1938年即有一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报道。但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1960年,日本学者Tsukimoto又报道了一例后,Suzuki(1961)、Koizum(1962)、Yokoi(1963)、Kambara(1964)等才相继做了报道。因当时仅在日本人中发现,故被称为“日本人病”。经寺山等学者(1964)建议,才被正式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在国内,20世纪70年代末节OPLL即已为大家所发现,至80年代初已有多篇论文报道,表明此种病患在国内亦较为多见。但OPLL在欧美等国则较少发现。 2.一般特点 后纵韧带骨化通常发生在第2颈椎以下椎节,有局限于一个椎体的分节型,有累及数个椎体的连续型,也有前两者合并的混合型,以及骑跨于两个椎体的局限型。连续型与混合型的骨化清晰可见,容易诊断。而对分节型与局限型的病例,如果不是十分注意的话,就会误诊。患者症状有手足麻木、颈部疼痛、项背部疼痛、手足运动麻痹、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从非常轻微的症状起,到不能行走甚至不能进食的重笃患者,各式各样的都有。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50~70岁尤多,男多于女。病程一般进展缓慢,有的数年之后症状仍然轻微,但也有初起仅有手足麻木,6个月就发展成不能行走而达到严重瘫痪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