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臂丛神经损伤
疾病别名:臂丛神经损伤;臂丛损伤
英文名称:brachial plexus injury
臂丛神经损伤 是什么?
对臂从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的认识,最早是1768年Smeillie首次描述的1例臂丛产瘫麻痹。此后Ducheme(1861)、Erb(1874)描述了上干型产瘫,Klumpke(1885)描述了下干型产瘫。1874年Flaubert首次报道成人外伤性臂丛损伤,1886年Thorburn首次进行了臂丛损伤手术修复。但直至1966年SICOT巴黎会议,臂丛损伤修复的疗效一直令人失望。随着臂丛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尤其是神经移位术的开展,臂丛损伤的疗效逐步提高,过去被外科医生视为畏途、禁区的臂丛根性撕脱伤也恢复了一定功能,这一领域我国顾玉东、瑞士Narakas等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lO多年来,臂丛显微外科与功能解剖学研究、神经再生生物学研究以及电生理、影像学诊断技术等的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术、选择性神经束支移位术、游离肌肉移植功能重建术、产瘫早期显微修复等的开展,胸腔镜下超长切取膈神经、撕脱神经根回植术等的尝试,均对臂丛损伤的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臂丛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多,约占创伤总数的1.2%(Midha,1997),且伤情重、多发伤多,锁骨上臂丛损伤占62%,多需手术修复。目前臂丛损伤仍是创伤骨科的一大难点,臂丛损伤治疗的普及与提高仍须做艰苦的努力。 1.臂丛的组成 臂丛的解剖组成简单地可以用“555”来记忆,即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及第1胸神经前支共5条神经根组成,分根、干、股、束、支5个部分,有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5大分支。颈5、6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处相合,形成上干;颈7神经根独立形成中干;颈8胸1神经根组合形成下干,每干平均长度1cm。神经根合干后即分前后2股。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独立形成内侧束,上、中、下3干的后股合成后侧束。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处分为神经支,外侧束主要分为肌皮神经(颈6、5)及正中神经外侧头(颈5~7,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及手部桡侧半感觉),内侧束主要分为尺神经(颈8胸1)及正中神经内侧头(颈8胸1,支配掌长肌、全部屈指肌及鱼际肌肌群三块半肌肉、桡侧两块蚓状肌),后侧束主要分为腋神经(颈5、6)及桡神经(颈5~8胸1),正中神经内、外侧头合成正中神经(图1)。
2.臂丛的分支 臂丛根、干、束部有多个神经分支发出,支配肩胛带附近的肌肉,而股部无分支。这些分支对臂丛损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1)根部分支:①胸长神经(颈5~7),支配前锯肌;②肩胛背神经(颈5、4),支配提肩胛肌及大小菱形肌;③膈神经支(颈3~5),支配膈肌。 (2)干部分支:①肩胛上神经(颈5),从上干发出,支配冈上、下肌;②锁骨下肌支(颈5、6),从上干的前股发出,支配锁骨下肌。 (3)束部其他分支:①胸前外侧神经(颈5~7):从外侧束起点处发出,支配胸大肌锁骨部;②胸前内侧神经(颈8胸1):从内侧束起点处发出,支配胸小肌及胸大肌胸肋部;③肩胛下神经(颈5):从后束发出,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④胸背神经(颈5):从后束发出,支配背阔肌;⑤臂内侧皮神经(胸1)、前臂内侧皮神经(胸1),均由内侧束发出。 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 (1)颈5神经根:①主要组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主管肩外展;②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下肌,主管肩上举;③独立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提肩胛肌。 (2)颈6神经根:主要组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主管屈肘。 (3)颈7神经根:主要组成桡神经等,支配上肢伸肌群,主管肘、腕、指的伸直。颈7支配广泛,无独特性。 (4)颈8神经根:①主要组成正中神经,支配掌长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等指屈肌群,主管手指屈曲;②独立组成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 (5)胸1神经根:①主要组成尺神经。支配手内在肌群,主管拇指对掌、对指,手指内收、外展,掌指关节屈曲及指间关节伸直;②独立组成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