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如何诊断1.X线胸部检查 病初仅见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则呈典型大片浓密阴影,多数自右中叶或一侧下叶开始,大多限于一叶,少数可限于单—肺段,偶见叶间隙膨出。 2.病原学检查 (1)细菌学检查:痰、咽拭子涂片及培养,查见肺炎链球菌,可通过胆汁溶血试验、血清学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乙基氢化羟基奎宁敏感试验与α溶血链球菌鉴别。如痰量少或混有杂菌而分离困难,可将检材注入小白鼠腹腔,于濒死时取心血及腹腔浸出液做培养,可得纯培养。必要时可做荚膜肿胀试验、沉淀、凝集等方法以鉴定菌型。 (2)血清学取痰、血及体液以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特异性多糖抗原,有助于诊断;即使已接受抗菌治疗,亦可测出。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象 全身感染时血白细胞可明显增高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占90%左右。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则白细胞增高不明显,但分类中性仍占80%以上。 2.细菌学检查 患者化脓病灶处分泌物(如痰、脓、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查找细菌,并做细菌培养,发热患者尚应做血培养。获得肺炎链球菌为确诊依据。 3.脑脊液检查 脑膜炎患者的CSF呈化脓样改变,外观呈米汤样,蛋白质常在1g/L以上,白细胞多在500×106/L以上,多核占多数,糖和氯化物减低。 4.免疫学检查 用乳胶凝集试验或对流电泳检测血清中和CSF中的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细菌培养阴性者的诊断。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肺部感染者应做胸部X线检查。开始仅有肺纹理增粗及局部淡薄浸润影像,透视易被忽略,应拍片检查。肺叶实变后可见到大叶或节段性片状致密阴影。消散期透亮度增加。阴影完全消散需2~3周。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其他细菌性肺炎 本病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葡菌、A群链球菌等所致肺炎临床鉴别不易,通常均须通过痰液的病原学检查方能确诊。 (1)肺炎杆菌肺炎:痰量多,典型者呈棕红色胶冻状,X线早期呈大片絮状、浓淡不同阴影,双侧多见,变化迅速,病灶呈蜂窝状,有空洞或肺大泡形成,易有气胸或脓胸是其特色。 (2)肺结核:起病徐缓,中毒症状轻微,痰白色黏性或少量脓性,病变部位以上肺野居多,中叶次之,下叶少见。 (3)支气管肺炎:如鹦鹉病。 (4)立克次体肺炎(如Q热):均无寒战、血痰、剧烈胸痛及显著的白细胞增多,胸部体征多不明显。 (5)土拉菌肺炎。 (6)嗜肺军团菌肺炎:比较少见,在流行区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 2.肺梗死 常继发于心瓣膜病或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本病亦有呼吸困难、胸膜性疼痛、咯血、发热或肺实变征及X线所见,均类似急性肺部感染,但肺梗死的最初症状是骤起的剧烈疼痛,罕见寒战,一般无呼吸道前驱症状及唇疱疹;发热不高,整口咯血常见,肺部体征出现甚早,白细胞计数达20×109/L者罕见。联合通气.灌注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肺炎及肺梗死均显示相似的缺损,肺梗死则有灌注缺损而无相应的通气缺损。血液DNA测定,似有助于诊断肺栓塞。如肺梗死发生感染,则与原发性细菌性肺炎更难区别。NBT试验可能有助于鉴别。由于肺炎应予抗菌治疗而肺梗死则须抗凝治疗,故必须正确加以区别。 3.肺不张 由支气管阻塞引起,不仅许多体征类似肺炎,而且阻塞持续亦可导致严重感染。外科麻醉后吸入大量黏液为肺不张的主要原因,可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一侧胸廓运动减弱、浊音、呼吸音减低,均类似原发性肺炎,且有发热及白细胞增多,亦似有感染存在。因肺不张可能由强力咳嗽、体位引流或支气管镜检等法消除,故应与原发性肺炎区别。有时由于纵隔明显移位(向病侧)而有利于鉴别。肿瘤压迫及主动脉瘤偶可长期压迫支气管而导致慢性肺不张,亦应慎重区别。 4.膈下感染 易与肺炎混淆。膈下脓肿、肝脓肿及上腹部其他感染,均可能累及横膈,引起局部炎症、胸腔小量积液、胸痛及肺不张;同时,肺炎有时亦可类似腹内疾病,胸膜炎可发生腹部牵涉性痛,疑似急性阑尾炎或胆囊炎。 5.其他疾病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已经确定,但也应考虑肺内潜在另一种疾患的可能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肺脓肿可能导致细菌性肺炎反复发作,而其本身的症状直到肺炎消散才显露出来。支气管癌或其他任何病变,部分地阻塞支气管,常可导致同一肺段肺炎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