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如何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各病期的特征,前驱症状,出疹期皮疹部位的顺序、性质、转化和消退的特点,体温呈双峰曲线,脓毒血症等;结合流行病学、牛痘接种等情况进行诊断。但由于天花业已从世界上消失多年,牛痘预防接种也早已不再推行,而天花又是一种列为甲类管理的烈性传染病,故首发病例的确诊必须积极而又十分慎重,有赖于病毒及血清免疫学的检查。 天花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血象 前驱期白细胞总数略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脓疱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原体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天花病毒包涵体:取疱疹液、或疱疹溃疡底部拭子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上皮细胞的胞质。若系天花患者,可在其中查见天花病毒嗜酸性包涵体。但是,涂片阴性不能排除天花。 (2)电镜检查:自病变部取材,用电镜观察,天花病毒呈砖形,数小时内可确诊。 (3)鸡胚接种或细胞培养:取疱疹液、痂皮悬液、血或鼻咽部分泌物,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分离病毒;或接种猴肾细胞或羊膜细胞作培养,12h后即可见到多数微小包涵体,48h后包涵体显著增大,有时可见核内包涵体。 3.血清学检查 可用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检测患者血清是否存在有特异性抗体,以帮助诊断。天花患者早在病程第4天,血清中即可出现天花病毒抗体;于病后第7天,绝大部分患者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第10~11天效价可达1∶640。而有种痘史的非天花患者,效价很少超过1∶40;但是,倘若有种痘史的可疑患者在病程后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增长4倍,则具诊断价值。 天花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病理变化:表皮有网状变性、气球状变性或凝固性坏死。因网状变性比较明显,故大多产生多房性水疱。早期受累的细胞质内可找到Guamieri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呈嗜伊红性及Feulgen阳性,周围常绕以不着色的透明区。此外,在陈旧皮损内常见到核内嗜伊红包涵体,真皮内除有轻度炎症反应外,有时见出血。
天花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典型天花在出疹期主要应与水痘、猴痘及牛痘与副牛痘相鉴别;此外,亦应与皮肤脓疱病相鉴别。 1.水痘(chickenpox) 发热后1~2天内分批出现全身性皮疹,其分布呈向心性。皮疹在1~2 天内经历由斑疹、丘疹、疱疹,继以枯干结痂的阶段。各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并存于患者身体的同一部位。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疱疹中央部无脐凹;只要没有继发性感染,疱疹不化脓,则愈后不留瘢痕。水痘患者多为婴幼儿,除罹患进行性播散型水痘或内脏型水痘的患者之外,全身症状一般不重。 2.猴痘(monkeypox)。 3.牛痘与副牛痘牛痘(cowpox)是由牛痘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牛群中流行,亦可传染给人,多发生于与牛相关的饲养场、屠宰场工人。牛痘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在很多方面与痘苗病毒相似。牛痘潜伏期为5~7天,皮疹多发生于手指、面部、前臂等处,初起为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和脓疱,脓疱有脐凹,周围绕有红晕及水肿。病损表皮坏死较慢,有较多的出血;在表皮下细胞可见胞质内包涵体,但较天花病损的类似包涵体要大。疱疹可为多发性,但数量并不多;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但病情轻,一般经3~4周即愈。 根据与牛的接触史,数量不多的皮肤疱疹、脐凹性脓疱、全身症状轻等特点,即可做出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进行病毒培养。副牛痘(paravaccinia)又称挤奶人结节,是由副牛痘病毒(又称假牛痘病毒,pseudocowpox virus)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在牛群中流行,挤奶工人不免用手接触病牛,往往受染;屠宰场工人亦可因此而被感染。接触病牛后,潜伏期5~14天,在手及前臂等部位发生单个或数个皮肤损害。出现暗红色丘疹,后变成结节,无脓疱期,不痛,皮疹一般仅见于手及前臂等接触患病奶牛身体的部位,局部淋巴结可肿大,但全身症状轻微。皮肤损害可经过六期,每期约持续2周,即:①红色斑丘疹期;②靶标期,皮疹中心呈红色,外有一白色环,再外围绕以红晕,故其外观有如环形靶标;③急性渗出期,皮疹明显充血水肿,周围有炎性红晕;④结节期,皮疹转为质硬无压痛的半球状结节。有些患者皮肤出现结节后,在手、前臂上肢、下腿及颈部等处出现多形性红疹,系一种变态反应的表现,可在1~2周内消退;⑤乳头状期,结节表面不平,成为乳头瘤状淡红色赘生物,类似化脓性肉芽肿;⑥消退期:损害自然消退,不留瘢痕。根据副牛痘的上述特点,不难与牛痘鉴别。副牛痘病毒能在牛的组织细胞培养中生长,但不能在猴或人的组织细胞中培养,此亦与牛痘病毒不同。牛痘与副牛痘均无特效疗法,处理原则为对症治疗及防治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