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如何诊断根据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判断,不难作出诊断。 1.病史与一般妇科检查是诊断肌瘤的基本方法 绝大多数子宫肌瘤可以借此得到正确诊断。过去子宫肌瘤的辅助诊断方法只有诊断性刮宫与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某些特殊病例在诊断与处理上确有些感到束手无策。当今有B超检查、宫腔镜、腹腔镜,使过去一些疑难病例一般可以迎刃而解,即或如此,临床诊断的基本功仍不容忽视,而且采用辅助诊断须有指征。 2.妇科检查 子宫肌瘤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中年妇女,以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及膀胱、直肠的压迫症状为主诉,多伴发贫血、下腹部肿块或不孕等。对就诊的患者须问清病史,通过腹部、阴道检查结合病史进行分析一般即可做出正确诊断。检查患者时须注意一般情况及有无贫血貌,腹部检查若为大肌瘤可触及肿块,质硬,居下腹中部;若肌瘤刚超出盆腔可触及耻骨联合稍向上处有饱满感。阴道检查:子宫体部肌瘤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肌瘤所在部位表面隆起,肿物较硬,若为浆膜下肌瘤则子宫表面可触及结节状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带蒂浆膜下肌瘤可有一定的活动度。子宫体部肌瘤往往为多发,肌间、浆膜下肌瘤混合存在,致使子宫外形不规则;若为阔韧带肌瘤,则肿瘤活动受限制,而子宫被挤向对侧;若为黏膜下肌瘤则子宫一致性增大,一般为8~10周妊娠大小,过大者少见。带蒂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外者触之肿物可以自由转动,宫口松软,周围一圈完整,肿物表面为粉红色,若有感染可见脓苔、溃疡、坏死并有脓血性溢液;宫颈肌瘤多为单发的小型肌间肌瘤,宫颈增粗,若宫口松,一指进入颈管可触及瘤核,颈管弯曲有变形。宫颈黏膜下肌瘤若突出于宫颈口外,其外观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相同,但其蒂根附着于颈管内。巨型宫颈肌瘤盆腔变异较大,肿瘤增大可充满盆腔,宫体被高举于肿瘤之上,阴道内触及巨型肿物,若肿瘤来自后唇,则前唇被撑薄呈一窄片,深居于穹隆部而难以暴露。若来自前唇则宫口移向后下方,巨型宫颈肌瘤往往嵌入盆腔活动受限。 子宫肌瘤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诊断性刮宫是妇科最常用的简便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探查了解宫腔情况,并刮取内膜作病理化验是其基本要求。行诊断性刮宫时探查宫腔深度、方向、有无变形及黏膜下肌瘤,协助阴道检查确定肌瘤位置及其对宫腔的影响。前壁肌瘤突向宫腔时子宫探针进入方向先偏后,反之若来自后壁的肌瘤则探针进入先向前,前进时有爬坡感,越过突起部分才能达到宫底部。刮宫时应体会宫壁是否平滑,宫底部有无突起及肿物滑动,但小的黏膜下肌瘤却易被滑过而漏诊,这是诊断性刮宫的不足。巨型宫颈肌瘤宫颈部被拉长,可达10cm以上,子宫被高举,虽宫腔大小无改变,有时探针须进入15cm方可达宫底,这类子宫肌瘤探查宫腔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来操作,边探边分析方可得到正确的判断。诊断性刮宫另一要求是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性质。对年轻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往往是在常规诊断性刮宫后发现。因此,子宫肌瘤术前应将诊断性刮宫列为常规。
子宫肌瘤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B型超声检查 B超检查问世以来,对盆腔肿块的鉴别大有帮助。B超检查无损伤,可重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子宫肌瘤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协助鉴别盆腔肿物之来源如子宫肌瘤与卵巢实性肿瘤、巧克力囊肿以及附件炎性肿块的鉴别;对增大的子宫不能肯定为肌瘤,需要排除妊娠或妊娠有关的疾病如葡萄胎或肌瘤合并妊娠;肌瘤切除术前明确肌瘤所在部位、大小及数目作为术时参考以及术后随诊检查的依据;对突出宫颈口的较大黏膜下肌瘤,了解其蒂根部位以及子宫其他部位有无肌瘤;肌瘤合并妊娠了解胎儿情况;肌瘤红色变性病情变化的随诊等。 2.子宫输卵管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一个古老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宫腔有无变形、占位性病变同时可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若不通畅亦可显示其阻塞部位,主要用于不孕患者。单纯为排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或了解肌瘤在子宫腔内的部位,则采用B超检查或宫腔镜检查,已较少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 3.宫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一般诊断不困难。通常临床遇到困难的是小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性刮宫往往被漏诊,而在子宫切除的术后标本中方发现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病变性质,确定病变部位并能准确地取材活检,对小的黏膜下肌瘤也可以同时切除。 4.腹腔镜检查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目前腹腔镜不仅作为检查手段,而且常与手术同时进行,并日益受到重视。子宫肌瘤临床可以检查清楚一般不需要作腹腔镜检查。有些盆腔肿块有手术指征者可直接剖腹探查。偶有子宫旁发现的实性小肿块难以确定其来源与性质,而其处理方法又不同,尤其B超检查也难以确定时可作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以便治疗,如小型浆膜下肌瘤、卵巢肿瘤、结核性附件包块等。腹腔镜应仔细地观察盆腔肌瘤大小、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需手术者便可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决定作腹腔镜检查时须作好有可能随即手术的一切准备。 5.其他影像学检查 子宫肌瘤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明确诊断。一般很少采用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CT)或磁共振显像(MRI),若有需要可用CT或MRI作进一步检查。MRI对诊断子宫肌瘤尤为得力,无论是黏膜下、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都能显示出边界清楚的肿瘤,并能确定其所在部位及数目,对小肌瘤(0.5~1.0cm)也可辨认清楚,肌瘤退行变如玻璃样变、钙化均可显示。超声检查和CT可因子宫位置和形态的影响而难以确诊。MRI价格昂贵,尚难以推广。
子宫肌瘤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子宫肌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时因为病史不清楚或体征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把握住各有关疾病的特点,将所得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周密分析,作出鉴别。 1.妊娠子宫 妊娠子宫与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但两者从病史与妇科检查所见又有其不同,一般不易误诊。前者患者有停经史,早孕反应,而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一致,子宫质软,阴道壁,宫颈外观有着色,质软,而子宫肌瘤虽有子宫增大但质地较硬,而且无停经及早孕反应,相反往往有子宫出血病史,两者容易区分。对有月经不规律的更年期妇女,或婚后年久不育的妇女可有意想不到的妊娠,若未问清病史可将增大妊娠子宫误诊为子宫肌瘤。因此,对育龄妇女子宫增大者首先要排除妊娠,注意问清有关月经史。有时早孕子宫因胚囊着床于宫底的一侧,子宫可呈不对称增大也不要误诊为子宫肌瘤。当前辅助诊断方法多而且灵敏,临床若有怀疑或诊断不清,可作妊娠试验及B超检查。 2.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中间有分界,可与之分开,而子宫肌瘤则与子宫关系密切不能与之分开,移动宫颈则随之活动。诊断遇到困难较多的是卵巢实性肿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两者均为实性肿物。如果肌瘤在子宫的一侧,尤其带蒂浆膜下肌瘤有时鉴别困难,须借B超检查协助。卵巢恶性肿瘤也为实性肿块,与子宫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个团块时,虽属子宫外在肿块但与之不能分开,有时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肌瘤多见于中年妇女,有月经不调,而卵巢癌多见于老年妇女。若患者为绝经后妇女首先要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结合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的体征如子宫直肠陷凹结节或肿块、子宫固定不动等均有鉴别价值。诊断性刮宫了解宫腔大小,方位以及内膜有无病变有帮助。B超检查若见到双侧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肿瘤,从子宫肌瘤与卵巢恶性肿瘤B型超声的声像图之不同亦可鉴别。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触之为实性肿物,居子宫的一侧,有时被误诊为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实性肿瘤若不是恶性一般活动度好,而阔韧带子宫肌瘤则活动受限。少见的情况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为卵巢囊肿。阴道检查:若为大肌瘤囊性变,摸不到宫体,而卵巢囊肿,除囊肿外可触及子宫体。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 4.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也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好发于中年妇女。与子宫肌瘤,从病史与阴道检查所见颇有类似之处,重要的鉴别点是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突出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有肛门下坠感;阴道检查子宫呈一致性增大,一般为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