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鳞状上皮癌 如何诊断原发性阴道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制定:①宫颈和外阴未见癌肿;②距浸润性宫颈癌的手术治疗5年后,距宫颈原位癌术后2年,距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则应是10年。 阴道癌时常在第1次检查时误诊,尤其是当病变较小和位于阴道的下2/3时,因为窥器的叶片遮盖了病变组织。Frick等报道了52例阴道癌中至少10例在第1次检查中误诊。窥器应旋转退出使阴道前后壁的病变不被遗漏。对于肉眼可见的病变局部活检可明确诊断,对于阴道巴氏涂片阳性、无法解释的阴道出血和阴道上端出现的溃疡性红斑的病人应行仔细地阴道镜检查和整个的阴道壁碘涂。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明确诊断时,有必要行部分阴道切除明确诊断是否存在隐匿性浸润癌,尤其是曾行子宫切除的病人,当手术关闭阴道穹隆时把一些阴道上皮细胞包埋在内,是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Tjalma报道了自1974~1999年在NGOC住院的55例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病人,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为34~90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0.6~268个月),62%的病人因阴道分泌物增多而就诊;16%因阴道细胞学检查阳性而就诊;13%因感阴道有肿物而就诊;4%因盆腔疼痛而就诊;2%因排尿困难而就诊;3%因其他伴随症状而就诊。大部分病人都误诊,平均误诊时间为4个月(范围3~12个月)。妇科检查时肿瘤大小在4~115mm,平均直径为39mm。53%病人的病变在阴道的上1/3,16%在阴道的下1/3,7%在阴道的中1/3,13%布满整个阴道。病变在阴道前壁者占24%,在阴道后壁者占47%,阴道前后壁皆有者占29%。 对于病理已确诊的浸润性阴道癌应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胸片、膀胱镜及直肠镜检查,对于一些病人也需要行钡灌肠或骨骼放射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判断是否转移。 阴道鳞状上皮癌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诊断性刮宫 了解宫颈管内膜、宫内膜有无癌灶的存在。 2.组织活检和阴道细胞学的检查 凡阴道壁上有可疑组织均需进行活检以定性。对无明显病灶的患者,可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率可从10%~42%。 3.血清免疫学检查 术前行CEA、AT-4和CA125检查,有利于对治疗后的预后评估和随诊监测。
阴道鳞状上皮癌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 凡病期较晚者,均需行尿道-膀胱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癌灶侵犯这些器官。 2.影像学检查 有条件者均需在治疗前行此项检查,包括B超、CT、磁共振(MRI)、静脉肾盂造影和胸片检查。
阴道鳞状上皮癌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阴道上皮萎缩 老年妇女雌激素缺乏造成阴道上皮萎缩,阴道上皮细胞学检查可怀疑阴道癌。阴道上皮组织学检查因整个上皮由基底细胞或亚基底细胞构成和上皮顶层细胞缺乏糖原,碘试验阳性,与阴道上皮肿瘤相似。整个上皮较薄,细胞间的连接和本身的结构正常,细胞核为单核,无核分裂。 2.阴道HPV感染 HPV感染引起的阴道尖锐湿疣在肉眼下很难与阴道鳞状上皮癌区分。病理见尖锐湿疣可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而它们有过度角化,棒状棘皮网脚与管状基质乳头分离,胞浆内空泡变性伴胞膜增厚广泛存在,胞核深染,电镜下可能见到HPV颗粒。 3.阴道结核性溃疡 可表现为阴道流血性分泌物。但结核性溃疡少见,病变发展较慢,初为局限性小结节,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形状不规则,局部淋巴结增大,分泌物涂片可能找到结核菌,身体其他部位可有结核症状或体征。阴道溃疡处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阴道后穹隆形成结节病灶,呈暗红色小突起,质硬,常伴有痛经症状。活检可证实。 5.阴道转移性绒癌 本病特点由子宫绒癌转移而来。阴道结节呈紫蓝色,质脆,易出血。有葡萄胎、流产、分娩等病史。妊娠试验阳性,病理检查可确诊。 6.宫颈癌 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伴恶臭症状,与阴道癌症状难区别。妇科检查发现病变在子宫颈,可呈溃疡、糜烂及肥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