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阅读障碍 的病因本症的学习障碍表现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感知觉、表象、抽象等认识的偏异,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记忆,任何一方面障碍均可导致阅读问题。 临床观察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阅读困难有家族倾向。Sysvia等发现:阅读困难的发病率为45%以上;双生子的研究也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率比异卵双生高,有报道其比率为87%∶24%。
小儿阅读障碍 的发病机制基因连锁分析提示:在第15对染色体上存在有以常染色体显示方式遗传的基因位点;也有报道在第6位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也有学者采用双耳分听技术、电生理方法、皮质血流分析,透示器半边视野等方法研究脑功能侧化,发现:阅读困难儿童有脑结构侧化异常,可能为胎儿血内睾酮水平异常导致发育异常。还有学者认为:该类儿童文字系统处理的环节中,出现异常或缺陷;或者是识字模式异常或是语言通路异常。还有一部分是认知方式或空间知觉障碍。也有人认为是内耳前庭功能失调所致。父母和家庭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加重此类问题。
流行病学表现国外对阅读障碍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阅读障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引起人们的注意。英国学者James Hinshelwood和Pringle Morgan分别于1895年和1896年提出了此病的临床报道,当时称为先天性词聋。此后,著名学者Samuel Orten又用读字左右颠倒来描述这种情况。1970年,Critchley将特殊发育性阅读障碍描述为:一种学习阅读的障碍,尽管有常规的教育,充足的智力和社会文化机会。1975年及1980年,ICD-9以及DSM-Ⅲ将阅读障碍列为独立的诊断类别。在ICD-9中,阅读障碍被列入特殊学习技能发育之中,但对阅读障碍只有描述性定义,缺乏具体的诊断标准。ICD-10则予以了较多补充,有较具体的诊断准则。在DSM-Ⅲ,阅读障碍被列入特殊发育障碍,并有具体的诊断标准,DSM-Ⅲ-R对此有略作修改。ICD-l0和DSM-Ⅳ均以阅读障碍是阅读技能发育的明显受损,不能以智力障碍,不充分教育,视听觉障碍,神经系统障碍解释,均强调标准化,个体施测的阅读测验成绩,明显低于所受教育和智力应有的水平。但在DSM-Ⅳ,将智能障碍列入鉴别诊断之中,表明阅读障碍在一些儿童中可与智力障碍同时存在。在我国,1984年制定的CCMD-1尚无此诊断分类,1989年CCMD-2方将阅读障碍列入儿童精神障碍分类之中。当前,CCMD-2仅有特殊功能发育障碍的粗略标准,缺乏操作性阅读障碍诊断标准,实际应用时难度较大。 在所有的已知语言中均发现阅读障碍,但不知道语言的性质和书写方式是否影响其发生率。现在一般报道该症的患病率为2%~8%;多发生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