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如何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家族史,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表型差别很大,最准确的诊断要靠DNA检测。在DNA分析之前,可参考Harding(1981)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做出可能的 1.儿童起病。 2.隐性遗传。 3.进行性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 4.下肢腱反射消失。 5.逐渐出现构音障碍、锥体束征、深感觉障碍、肢体无力。 6.心肌病。 7.10%伴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8.约2/3有脊柱侧弯、弓形足。 9.少数出现远端肌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眼震。 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脑脊液检查 病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偶有蛋白轻度增高和细胞数轻度增多。 2.血糖检查 血糖、糖耐量检验不正常。 3.肌肉活检 可见直径大的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断裂,以及非特异性的神经性肌萎缩。 4.DNA检测 由于98%的FRDA基因可测得GAA重复扩展,故可采用长PCR技术检测GAA反复数目即可做出基因诊断、携带者诊断和产前诊断。如果只在一个等位基因上有GAA重复扩展(杂合子),则需进一步检查另一等位基因有无点突变。
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心电图检查 可见Q-T间期延长或T波倒置,心律不齐。 2.肌电图检查 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下肢消失,在上肢减慢。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性异常。 3.CT、MRI检查 头颅CT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MRI可见脊髓变细、萎缩,小脑和脑干萎缩。 4.诱发电位检查 诱发电位有异常,视觉诱发电位可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有轴突变性,但临床可无视觉症状。听觉诱发电位自乳突电极记录可能降低或消失,认为与螺旋神经节变性有关,临床上不一定有听觉症状。体感诱发电位均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