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何诊断诊断ARF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ARF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 中华儿科学会肾脏学组1993年拟定ARF的诊断标准为: 1.诊断依据 (1)尿量显著减少: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无尿量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2)氮质血症:血清肌酐(Scr)>176mol/L,BUN>15mmol/L,或每天Scr增加>44~88µmol/L或BUN增加>3.57~7.5mmol/L,有条件时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常<30ml/(min·1.73m2) (3)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2.临床分期 (1)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2)利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3)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 3.肾前性与肾性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鉴别要点(表1)。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尿液 肾实质性ARF时尿比重<1.016,渗透压<350mOsm/kgH2O,尿钠>40mmol/L,并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肾前性ARF时尿比重>1.020,渗透压>500mOsm/kgH2O,尿钠<20mmol/L,尿常规正常。 2.血生化 Cr及BUN升高;尿酸先升高,严重肾衰时反而下降;可出现各种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原有疾病的生化、免疫学改变。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超声波检查 ARF时双肾多弥漫性肿大,肾皮质回声增强。肾后性ARF在B超下可发现梗阻,表现为肾盂积水。 2.核素检查(SPECT) 有助于发现肾血管性病变(栓塞)所致ARF以及梗阻所致肾后性ARF;肾小管坏死时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三相动态显像示灌注良好,吸收差,而131I-邻碘马尿酸钠(OIH)示肾脏显像不清,有一定特异性。 3.肾活体组织检查 对病因诊断价值极大,可发现各种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病变及小血管病变所致ARF,能改变50%病人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少尿持续12~24h应注意鉴别: 1.尿闭 任何原因引起的下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均可致尿闭,但此时膀胱多胀满有助鉴别,B超有助病因诊断。 2.肾前性肾衰与肾性肾衰的鉴别 (1)实验室鉴别要点:见表1。 (2)补液试验:当可能有脱水、血容量不足时,可做补液试验,即用2∶1等渗液15~20ml/kg,快速输注(半小时内输完),如尿量明显增加,为肾前性少尿;如尿量<17ml/kg,则可能为肾实质性肾衰。 (3)利尿试验:如补液后无反应,可使用20%甘露醇0.2~0.3mg/kg,在20~30min推注,如尿量>40ml/h,表明为肾前性,需继续补液改善循环;如尿量增加不明显(<40ml/h),在无循环充血情况下,可再试1次。或给速尿1.5~3mg/kg,若仍无改善,表明为肾实质性肾衰。甘露醇的作用: ①降低肾血管阻力。 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③增加尿溶质排出:可使急性少尿性肾衰转变为非少尿性肾衰,早期应用更好。 但应注意甘露醇在肾衰时不能从肾脏排出,可致循环充血。对已有循环充血者,应慎用甘露醇。而对有明显血容量不足时,应慎用呋塞米。 (4)尿诊断指标的应用: ①钠排泄分数(Fena):是尿诊断指标中最敏感的,阳性率高达98%。在肾前性肾衰时Fena<1%,而肾性肾衰时>2%~3%。 钠排泄分数(Fena)=尿钠/血钠×血肌酐/尿肌酐×100% ②自由水清除率(CH2O):是测量肾脏稀释功能指标,肾衰早期即下降。 自由水清除率=尿量ml/h×(1-尿渗透压/血渗透压) ③肾衰指数(RFI):肾前性肾衰时,RFI<1,而肾性肾衰时>1可达4~10。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④尿钠排出量:肾实质性肾衰时尿钠排出>40mmol/L,而肾前性肾衰时<20mmol/L。尿诊断指标在鉴别肾前性少尿和急性肾小管坏死中有重要价值,方法简单、灵敏,诊断正确率以Fena最佳。其主要原因为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保持完好的浓缩和重吸收钠的能力。因此,少尿合并低尿钠(≤20mmol/L及高渗尿>500mOsm/L,而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浓缩和重吸收能力均下降,故呈少尿高尿钠(>40mmol/L)和低渗尿(<350mOsm/L)。但在应用尿诊断指标时,应注意: A.利尿剂:是否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或其他襻利尿剂),因用利尿剂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影响诊断正确率。 B.对有蛋白尿、糖尿或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量上升,值得引起注意。最好在应用此类药物前留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