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如何诊断目前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仍为除外性诊断。临床上表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超声心动图示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及左室的后壁运动幅度减低而无其他病因解释时应考虑本病。 DCM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障碍,通过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可确诊。但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以明确家族性DCM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心肌病。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常规检查 血沉可增高,肝脏淤血可致球蛋白异常,偶有心肌酶活性增高;血清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2.心内膜心肌活检 无特异性病理变化,价值有限,可作为与特异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参考。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 DCM患者心肌活检时心肌细胞不同程度肥大、纤维化,而无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通过组织学或PCR方法可排除心肌炎、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及线粒体病。心肌活检多用于心脏移植的评价。 3.分子遗传学检查 可确诊家族性DCM的基因异常及线粒体遗传性心肌病。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表现为心脏阴影中度至重度普遍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较明显,心搏减弱。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心力衰竭时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胸腔积液及左下肺不张。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显示以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及心室肥大为主要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最为常见。并可有心房肥大,右室肥厚及异常Q波。心律失常以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动态心电图监测约半数患者有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1)ST-T改变:ST段降低多呈水平型降低,T波倒置或低平。 (2)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以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为最常见。可表现频发、多形、多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3)传导障碍:部分病例可见房室传导阻滞(一到三度),室内、束支及分支阻滞。 (4)心室肥大:部分病例可见程度不同的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或双侧心室肥大则不多见。 3.超声心动图 各心室腔明显增大,以左室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二尖瓣前后叶开放幅度小;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下降),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明显下降。多普勒检查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 4.核素显像 可见心肌不同程度的肥厚,心室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常<50%,并能了解心肌灌注情况。门控核素心血池扫描可测定心功能的早期改变,提高DCM的早期诊断水平。柠檬酸67Ga扫描和111In抗心肌球蛋白抗体显影可检出心肌急性炎症。 5.心脏断层显像 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可测定心室收缩功能的左室、右室分区的射血分数以及左室、右室的高峰射血率;SPECT和PET可分别测定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左室、右室高峰充盈率,早期检测其舒张功能的损害。 6.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协助诊断DCM,心导管检查已很少应用。患者病情平稳后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组织学检查等。 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减少,射血分数降低。左室造影可见左室腔扩大,左室壁运动减弱。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本病应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积液及限制型心肌病等鉴别。 1.风湿性心脏病 有风湿热表现及瓣膜性杂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积液可见心包有液性无回声区,心室无扩大。 DCM可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及左房扩大,易与风心病相混淆。DCM无风湿热病史,心脏杂音在心衰时较响,心衰改善后杂音减轻或消失;风心病在心衰控制后杂音反而明显,且常有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风心病多为左心房扩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常有畸形;而DCM除心腔扩大外,瓣膜一般无畸形。 2.限制型心肌病 示心房明显扩大,心室腔不大,可有变形,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大多正常。 3.病毒性心肌炎 有前驱病毒感染史,多急性起病,血清心肌酶(CK-MB质量)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增高。心电图以ST-T改变,QRS波低电压及心律失常多见,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显示炎症或坏死灶,但有时仍需经心肌活检才能确诊。 4.婴儿DCM 应与左冠状动脉起源畸形、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Ⅱ型糖原贮积症鉴别。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内,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伴有ST-T改变,超声心动图除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外,心内膜回声增强,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5.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持久发作者及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易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婴儿较多见,患者左室明显扩大、收缩功能下降、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可误诊为DCM。快速心动过速心肌病患者一旦心律失常控制,心脏回缩,心功能恢复正常。 6.心包积液 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外形扩大,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普大型心脏相似。DCM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动,在心浊音界左外缘,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杂音;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不明显,或位于心浊音界左外缘内侧,心音遥远,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无收缩期杂音。DCM心衰时亦可出现少量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7.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一些先心病可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第1心音减弱、出现第3或第4心音,X线示心脏球形增大,应与DCM相鉴别。先心病幼儿时即有明显心脏体征,常有明显杂音,部分患儿有明显的发绀,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排除并不难。一些患儿DCM和先心病可共存,或在先心病手术后出现,此时诊断常有一定困难,临床需要注意。 8.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患儿均有明确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以右室、右房扩大为主,肺动脉瓣区可闻及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肺动脉压增高,相关检查可见肺部病变明显,与DCM鉴别不难。 9.克山病克山病的临床表现与DCM鉴别较难,但克山病有一定的流行地区,心律失常严重而且常见,急性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常明显升高,此与DCM不同。 10.继发性心肌病排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淀粉样变性等所致的继发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