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与关节结核 的病因本病多为继发性结核病变,其中80%病变的结核菌是从肺结核经血路侵入骨、关节所致。少数继发于淋巴结和消化道结核。骨与关节的直接感染罕见。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 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比较复杂,它可分为骨结核、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基本病变包括局部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以及由此造成骨组织、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的继发破坏。骨结核可发生于任何骨骼,但椎体结核最常见;其次为手、足骨和尺桡骨。骨结核的病理改变在松质骨和密质骨有所不同。松质骨结核若发生于中央部位,以浸润及坏死为主,坏死骨游离后形成死骨。而边缘性松质骨结核仅形成局限性骨皮质缺损。密质骨结核多开始于髓腔,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多无死骨。但脓液沿福克曼管汇集到骨膜下,可刺激骨膜增殖,形成葱皮样骨膜反应。关节滑膜结核主要有滑膜充血、水肿、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稍迟则出现滑膜增生肥厚。全关节结核是指构成关节的3种组织,即关节软骨、骨端松质骨(儿童即骨骺)和滑膜均被累及的病理状态。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是膝、髋和肘关节。软骨本身缺乏血管,故血源性软骨结核极少见。而骨端松质骨和滑膜同时感染的机会也颇少见。因此,早期的关节结核多是单纯性骨端结核或滑膜结核。当滑膜结核的肉芽组织侵入关节软骨的上、下方,使其破坏脱落,并累及和破坏骨端松质骨,或者骨端松质骨结核的脓液穿破关节软骨进入关节腔,并感染滑膜组织,均导致全关节结核。若病变在早期不能有效控制,将使关节软骨大部分破坏,即使病变已停止,关节功能也会大部分丧失,甚至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流行病学表现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其绝大多数是由于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通过血行而停留于骨骺或关节的骨膜所引起的。它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一种。可见于各种年龄,75%~80%的患者在14岁以内,以2~6岁最多。外伤往往是诱发因素,可使隐性骨结核病灶变成活动性骨结核。儿童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脊柱,髋、膝、踝等关节及短骨和长骨骨干。负重大或运动多的肢体或关节发生率较高,如脊椎结核多见于已能站立和走路的小儿,以负荷最重的胸腰段最易发生结核病。下肢结核比上肢结核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