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同型胱氨酸尿症 的病因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本病至少有3种不同的生化缺陷型: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简称“合成酶型”) 是由同型半胱氨酸变为胱硫醚的代谢途径发生阻滞。本型最为多见。 2.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缺乏型(简称“甲基转移酶型”)是同型半胱氨酸经甲基转移酶作用变为蛋氨酸的代谢途径发生紊乱。维生素B12是甲基转移酶的辅酶。 3.5,10-N-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型(简称“还原酶型”) 正常时,该还原酶为同型半胱氨酸提供甲基,以转变为蛋氨酸。此酶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作用不足就与同型半胱氨酸共同蓄积于体内。
小儿同型胱氨酸尿症 的发病机制合成酶型病变主要见于各种血管,在各器官,包括脑组织的血管内膜有增厚和纤维化,可有血栓形成。主动脉可有缩窄或扩张。脑内有多发性梗死灶。本病常有晶体异位和骨骼畸形。这些病理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多的同型胱氨酸激活凝血因子,抑制胶原的形成,引起结缔组织异常。维生素B6是胱硫醚合成酶的辅酶,故应用大剂量B6对部分病例有效。 流行病学表现本症较为少见,国内已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