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 如何诊断1.低钾型 根据突发于睡眠中四肢弛缓性肌无力,而无脑神经损害、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及时作心电图和血清钾检查,结合以往发作史,不难诊断。 2.高钾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发作时血清钾升高,心电图高血钾性改变即可诊断。诊断有困难者可行钾负荷试验,一次口服氯化钾4~5g,或每次口服氯化钾2g,每4小时1次,连服3次,严密观察,前者需30~90min。出现肌无力,血钾升高,心电图变化,此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予适当处理。 3.正钾型 发作前常有嗜盐、烦渴等表现,发作时的血清钾正常。其症状类似低钾型,但无力持续时间大都在10天以上。减少食盐摄入或补钾可诱发。
周期性麻痹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1.低钾型 发作时血清钾低于3.5mmol/L。 2.高钾型 发作时血清钾升高,可达6~8mmol/L。 周期性麻痹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低钾型 心电图出现低钾改变,表现P-R间期、Q-T间期延长,QRS波加宽,S-T段下移,出现高耸u波,重时出现不同程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或其他心律紊乱。肌电图检查于症状严重者可见肌肉兴奋性降低,运动单位电位减少,波幅降低,电刺激不出现诱发性动作电位。 2.高钾型 心电图呈高血钾性改变。
周期性麻痹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根据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及腱反射低下等临床特征,以及血清钾和心电图的改变,一般诊断不难。 首次发作者需与急性瘫痪的神经-肌肉疾病,尤其是较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相鉴别。不论是低钾型或高钾型,均需排除继发因素,如甲亢、肾小管酸中毒综合征、棉酚中毒及肾功能不全、药物诱发的血钾增高或降低等所致的瘫痪。可借助病史询问、瘫痪以外的其他相应症状及化验检查等予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