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如何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一般诊断无多大困难,对不能确诊者可采用上述辅助检查方法以协助诊断。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 为目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超声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并为区别肌瘤是否有变性提供参考,又有助于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 2.诊断性刮宫 通过宫腔探针探测子宫腔大小及方向,感觉宫腔形态,了解宫腔内有无肿块及其所在部位。同时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其他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 在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无赘生物,有助于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4.腹腔镜检查 当肌瘤须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可行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及性质。 5.放射学检查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协助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有肌瘤者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缺损。CT与MRI亦有助于肌瘤的诊断,但一般不需使用此2项检查。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肌瘤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1.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 两者都可使子宫增大,但子宫腺肌病时子宫常呈均匀性增大,腺肌瘤则表现为子宫有局限性结节状突起,质地坚硬,有时在盆腔还可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其他体征,且半数以上患者有渐进性痛经。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可发现宫体光点不均。但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者也不少见,最后有待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始能明确。 2.妊娠子宫 妊娠子宫质软,均匀性增大,患者有停经史,而肌瘤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肌瘤除有变性外质地硬。故临床上凡是已婚育龄妇女伴子宫增大者,应仔细询问月经史,除外妊娠可能,必要时辅以妊娠试验,超声检查来鉴别。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合并妊娠,也必须想到。 3.卵巢肿瘤 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实质性卵巢肿瘤、肌瘤有变性者与囊性卵巢肿瘤或卵巢肿瘤与子宫发生粘连者,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困难。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妇科检查注意肿瘤与子宫关系,必要时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子宫腔深度及方向,辅以超声检查,多能鉴别,但有的须在手术中方能确诊。 4.子宫恶性肿瘤 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继发感染、出血、分泌物增多,易与子宫内膜癌混淆,超声检查、宫腔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做病理学检查,均有利于鉴别。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伴感染,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恶臭排液时,易与外生型宫颈癌混淆,仔细妇科检查不难鉴别,必要时可行病理学检查协助诊断。 5.子宫肥大症 患者也有月经过多,子宫增大,易与肌壁间小肌瘤或宫腔内黏膜下肌瘤混淆。但子宫肥大症患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一般在2个月妊娠大小左右,宫腔形态正常,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6.子宫内翻 悬吊于阴道内的较大黏膜下肌瘤其形状与翻出的子宫很相似,两者均可有月经量多,阴道分泌物多,但仔细检查不难鉴别。子宫内翻者除在阴道内扪到包块外,盆腔内扪不到子宫体,子宫探针检查时不能进入宫腔,有时在肿块表面可见到双输卵管开口。而黏膜下肌瘤者,手指伸入颈管可扪及瘤蒂。 7.子宫畸形 双子宫或残角子宫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超声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 8.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炎性包块与子宫紧密粘连时可被误诊为子宫肌瘤。但患者往往有盆腔感染史,反复发作的下腹疼痛、发热等症状,肿块常为双侧性,较固定,有压痛,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当子宫肌瘤长于肌壁深层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肌瘤不易被查出而被漏诊。当发现妊娠子宫之实际大小超过停经时间时,或孕妇稍微身体用力可诱发轻微宫缩者,应留意其是否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相反,如早孕的胎盘着床于子宫一侧,引致子宫增大不均,易被误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但达妊娠中期之子宫增大显著后,这种子宫不规则的增大现象会随之消失。子宫在分娩后产生复旧,妊娠期增大的肌瘤也会随之缩小。